7月23日,在“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原理事長鄔賀銓表示,人工智能從生成式大模型向AI Agent和Agentic AI發展,互聯網進入智能體時代,AI for Internet與Internet for AI賦能互聯網新質,引發功能、業態與體系架構的變革。
鄔賀銓通過對2021—2024年移動寬帶、固網寬帶和總的寬帶流量計算得出,2024年南北向流量和東西向流量因AI分別增加42%和6%,“兩者加起來是48%。也就是說,近一半的流量增速是由人工智能貢獻的。”此外,從全球來看,2024年下半年,由于人工智能的驅動,全球互聯網流量增速提升到17.2%。
據CNNIC統計,截至去年年底,有17.7%的中國網民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的產品。鄔賀銓同時指出,“總的來說,當前大家已經開始運用AI應用,但廠商提供的服務還很難實現商業閉環,很難變現。”
鄔賀銓認為,要突破當前AI發展現狀,就需要向智能體(AI Agent)和智能體協同群(Agentic AI)發力,希望通過新場景的突破形成商業上的閉環。
什么是智能體?鄔賀銓介紹,“它是大模型+記憶系統+工具調用+規劃能力形成的一個閉環。智能體不僅僅能執行,它可以通過反饋把執行結果進行反思,它還能夠調用工具。這里的工具既包括軟件工具,像API的調用、相關數據庫查詢等,也包括硬件工具,智能體可以連接外部傳感器、機器人、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等。”
在鄔賀銓看來,要補齊單一智能因果推理的“短板”,就需要進一步從AI Agent(智能體)發展到Agentic AI(智能體協同群),通過新增中心化編排層,在封閉系統里實現統一目標下多智能體合作。
簡言之,就像是“群策群力”,集合多個智能體成為“超級代理”。
鄔賀銓同時指出,如何實現智聯網下異構智能體的相互協同、責任怎么分解等,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智能體協同群和智聯網是現階段AI走向落地應用的重要一環,它(的發展成熟)也是將來過渡到通用人工智能的一個必要階段。”
鄔賀銓說,著名咨詢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8年,33%的企業都會嵌入Agentic AI(智能體人工智能),約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智能體自主完成,未來的十年會是人工智能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時期。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