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成長風格的主動權益基金罕見地集中分紅。
![]()
11月12日,易方達基金發布旗下易方達科訊等基金年內首次分紅的公告,投資者可選擇紅利再投資或者現金分紅等方式。此外,萬家、國海富蘭克林、安信基金等公募也在近期宣布旗下部分主動權益基金年內首次分紅。其中,部分成長風格的主動權益基金是近幾年來首次進行分紅。
通常來說,債券型和指數型基金分紅頻率較高。同時,多只主動權益基金的上一次分紅恰好落在大盤階段高點,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分析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成長風格主動權益基金的分紅,更多依賴于基金經理通過賣出股票所實現的價差收益,以往并不常見。也有業內人士提醒,部分科技股估值已高,科技板塊“貴溢價”特征顯著,分紅或暗含“落袋”之意。
久旱逢霖
近日,易方達基金旗下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宣布年內首次分紅,包括易方達科訊、易方達科翔、易方達科匯、易方達平穩增長等。其中,易方達科訊距上次分紅已隔近一年,而再往前一次則間隔三年;其余三只基金距上次分紅已時隔近四年。
同樣于近期宣布年內首次分紅的主動權益基金還有安信新成長、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凱石元鑫、國富策略回報等。其中,安信新成長、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距上次分紅已分別接近三年和四年;國富策略回報也時隔近兩年才再度“發紅包”。
根據上述眾多基金的分紅公告,分紅對象為基金權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投資者可以選擇紅利再投資或者現金分紅。
上述近期分紅的基金均為主動權益類型,且大部分主要投資科技等成長板塊。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上述提及的部分基金年內積累了較高收益。比如,易方達科訊年內收益超100%,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A年內收益率超70%,易方達科翔年內收益超65%。
盡管名字里帶著“成長”,安信新成長今年在成長風格主導的行情中卻表現平平:A類份額年內收益僅3.21%,遠低于重倉科技、醫藥、新能源等賽道的同類基金,排名靠后。
罕見分紅
基金分紅在公募行業本不稀奇,但主角歷來是追求絕對收益的債券型基金或高股息策略的權益型基金等,比如紅利主題基金,或者指數型基金。沒想到,這一次聚光燈卻打在了向來以“復利增長”為標簽、鮮少分紅的成長風格基金身上。
根據基金最新季報,上述近期分紅的主動權益基金投資風格鮮明。比如,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是一只聚焦專精特新的成長型基金,自成立以來首次給投資者派發“紅包”;截至三季度末,易方達科翔、易方達科匯、易方達平穩增長這三只基金均重倉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一次分紅的收益分配基準日還要追溯到2021年底,彼時正值市場階段性高點。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成長風格主動權益基金出現分紅確實較為少見。歷來權益基金的分紅“主力軍”多為寬基指數基金和紅利主題基金,其分紅主要來源于成分股的股息收入。而成長風格主動權益基金的分紅,則更多依賴于基金經理通過賣出股票所實現的價差收益,以往并不常見。
曾方芳還表示,分紅后基金凈值會因分配資金而自然下調,這是分紅機制下的正常現象,但并非分紅的核心目的。
鎖定收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四季度以來就有超過30只主動權益基金進行了分紅,其中不乏多只偏向科技等成長領域的基金。這一現象,無疑為經歷過前期市場深度調整的投資者,帶來了一份“落袋為安”的踏實感。
那么,為何一些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不約而同地選擇在此刻分紅?
“核心背景在于今年以來成長板塊表現突出,部分基金積累了可觀收益,管理人通過分紅幫助投資者將部分收益‘落袋為安’,從而提升投資體驗與產品吸引力。同時,分紅也可視為基金經理主動優化持倉結構、控制基金規模以保持策略效率的一種方式。”曾方芳告訴記者。
4月市場觸底后,大盤一路反攻并站上4000點,成長板塊領漲,不少重倉科技股的基金凈值飆升,收益頗豐。但科技行情能否續寫強勢仍存分歧。
止于至善投資總經理何理向記者分析稱,目前科創50指數PE(TTM)高達157倍,處于歷史89%分位,估值顯著高于整體A股,科技板塊“貴溢價”特征突出。疊加主動權益基金對TMT(科技、媒體和通信)配置集中度刷新紀錄,籌碼結構極度擁擠,三季報披露后資金兌現收益的動力增強。
而放眼全球市場,何理認為,AI(人工智能)概念驅動的半導體高估值同樣面臨“壓力測試”,海外“AI泡沫化”聲浪此起彼伏,費城半導體指數接連回調,市場正重新校準AI資產的估值錨。
何理仍對A股科技股中長期基本面樂觀,但其認為,短期風險收益比已明顯轉差,建議把風控放在首位,通過降低倉位、分散配置,將部分權重切換至金融、紅利及周期等低估值板塊,等待估值消化后再擇機回補。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