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徐霽
今年年初,德弘資本出資131.38億元接手高鑫零售,暫時未能體現出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中期,公司業績由盈轉虧,轉型的陣痛仍在持續。
回歸零售的本質,是沈輝執掌高鑫零售的核心理念。但傳統零售模式日漸式微,高鑫零售的調改升級無異于一場大變革。
所有的經營壓力,都得由CEO沈輝來承受。
![]()
業績由盈轉虧
大賣場時代,高鑫零售(06808.HK)是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曾創下了連續19年不關一店的輝煌記錄。然而,隨著傳統大賣場模式日漸不適應市場需求,高鑫零售也不得不在摸索中轉型求生。
2020年起,公司曾重點發展中小超市業態,形成由大賣場(大潤發)、中型超市(大潤發Super)、小型超市(小潤發)組成的立體發展格局,其中,小潤發主打社區生鮮。
對于中小超市高鑫零售曾投入重兵,到2022財年,小潤發的門店數量已破百家。但次年,這一業態即進入收縮期,其后,就已不再財報中重點提及。
經過后續幾年的調整,目前,高鑫零售形成了大賣場(大潤發)、中型超市(大潤發Super)、會員店(M會員商店) 的全新業態格局。截至今年9月末,共擁有462家大賣場、32家中型超市及7家M會員店。
11月11日,高鑫零售披露截至9月30日的中期業績,歸母凈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96億元變為虧損1.23億元,再度由盈轉虧,轉型的陣痛仍在加劇。
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5.02億元,同比下滑12.1%;其中銷售貨品收入290.81億元,同比下降12.4%。公司將原因歸結于市場競爭加劇及消費疲軟,導致平均每筆交易的購買件數及商品單價走低,平均客單價下滑;中秋節和國慶節重疊的日歷效應。
雖然,高鑫零售極力調整以求降本增效,但“同店銷售增長”這一評價門店運營的核心指標,并沒有得到改善。期內,同店銷售(按貨品銷售)同比下降11.7%。
與此同時,租金收入14.0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5億元,同比下降7.0%。這主要是因降租穩租、持續優化租戶結構以及商業街調改帶來的階段性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好的跡象。
期內,公司線上訂單量增加約7.4%,帶動線上同店銷售增長約2.1%;來自會員費的收入約18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00萬元,同比增長28.6%。
沈輝的重任
去年3月,沈輝接替林小海出任高鑫零售執行董事兼CEO,外界對其寄予厚望。
沈輝是一名零售老兵,也是高鑫零售的老人。1999年,他加入高鑫零售擔任部門經理,曾參與歐尚品牌進入中國的籌建工作,后陸續擔任門店總經理及歐尚中國人力資源總監等職務。
2010年-2013年,前往法國歐尚工作,擔任門店總經理職務。2016年2月-2017年5月,擔任歐尚品牌營運總經理。離開高鑫零售后,他曾在復星旅游文化任職副總裁,2019年創業并擔任獨立咨詢顧問。
沈輝重回高鑫零售執掌經營大權,在外界看來,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回歸,也是高鑫零售的回歸。
事實也是如此。甫一上任,沈輝就提出,要快速行動,帶領公司回歸零售本質,重塑價格心智,重回營收增長。
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5財年,公司扭虧為盈,實現歸母凈利潤4.0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16.05億元。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司經營已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主要是階段性戰略收縮帶來的結果。當年,公司員工減少約2300名,僅雇員福利開支一項就減少了約12億元。
要想徹底扭轉困局,高鑫零售的各項改革仍將繼續深入。在新近披露的中報中,公司向外界公布了“3年戰略”。
在未來3年內,高鑫零售將以“健康商品+快樂體驗+貼心服務”為基石,為3公里全客群打造體驗與效率并重的零售模式。
商品端,高鑫零售強化生鮮的差異化,深耕“菜籃子”心智。公司將豬肉作為突破口,啟動自營豬肉全國聯采,以量換價,有效降低了各大區的采購成本。
據中報披露,今年9月,公司自營豬肉品類銷售量同比增長20%,毛利同比增加超400萬元;9月-10月,品類毛利同比增加超千萬元,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與此同時,公司深化門店調改,本財年計劃完成約30家門店的整體或區域調改,預計在下個財年之前,完成超200家門店的調改。
對于當下競爭如火如荼的即時零售,高鑫零售正在通過布局前置倉參與其中。截至今年9月,已在上海、江陰、沈陽、濟南、清遠等5地建成前置倉,單倉平均面積約500平米,日均銷售額約5萬元。
高鑫零售計劃,未來3年將線上業績占比提升至40%-50%。
轉型從來都不會一蹴而就,將涉及巨額投入,也有可能需要承擔變革所帶來的損失甚至是失敗。
好在,高鑫零售的底子比較厚。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手握超百億現金。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