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量斷崖式下跌,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突然不香了!
就在去年,俄羅斯還是中國汽車出口的第一目的地,市場份額沖到了37%,是中國車企出海最成功的國家。
但今年形勢大變,前9個月,中國汽車在俄銷量暴跌58%,3個季度只賣了35萬輛,還沒有去年的一半多。
為啥中國汽車在俄羅斯賣不動了?是中國汽車的問題嗎?
答案顯然不是,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汽車全球出口571萬輛,同比增長了21%,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卻唯獨在俄羅斯不行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背后反映了俄羅斯怎樣的經濟現實?
![]()
第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人確實沒錢了。
事實上,不光是中國汽車,所有的汽車在俄羅斯都賣不動了,整個俄羅斯的汽車市場都在萎縮。
根據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發布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俄羅斯一共賣了87萬輛新車,同比下滑25%。
這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俄羅斯人均月收入下降到了4.5萬盧布,折合人民幣也就3600塊,莫斯科這種大城市稍微能高點,也就5000塊左右。
可到了遠東或者農村地區,收入直接腰斬,只有2000元左右。
一邊是收入在下降,另一是通脹在上升,俄羅斯最新的通脹率依舊在8%左右,這還是官方公布的數據,要知道,俄羅斯央行的基準利率高達16.5%,這說明真實的通脹率可能更夸張。
有統計顯示,跟開戰前相比,俄羅斯牛肉價格漲了172%,面包一年就漲了30%,蔬菜水果漲得更離譜,連香蕉都賣到了35元一斤,這就導致了,民眾的錢主要都得花在吃喝住這些剛需上,很難再有余錢去買車了。
![]()
而且隨著戰爭越拖越久,俄羅斯靠軍工拉動經濟的模式也維持不下去了。
他們去年的GDP還增長了4.3%,今年前7個月就只漲了1.1%,這還是開足馬力搞軍工的前提下發生的,大量資源被擠占,民生領域自然就越來越差。
第二個原因,就是俄羅斯的暴力加稅。
從去年10月1日起,俄羅斯就把進口汽車報廢稅,從15%加到了85%,并且以后還會逐年上調。
光這一項,就幾乎把進口車拉黑了,以后俄羅斯人買一輛10萬塊錢的中國汽車,光報廢稅就得交8萬5千塊。
今年年初,俄羅斯又加了20%的汽車關稅。
今年8月份,俄羅斯再加一筆汽車附加稅,稅率是銷售價與采購價差額的50%,也就是說,進口商以后每賣一輛車,還得把一半利潤上交給國庫。
![]()
除了加稅之外,俄羅斯還設置了層層貿易壁壘,他們要求進口車輛,必須經過他們本土實驗室的認證,這又是一筆成本。
俄羅斯甚至還直接禁售,中國的東風、福田、一汽、重汽4大重卡,全部被吊銷了進入俄方市場的資格。
在層層加碼的貿易壁壘下,中國汽車仍然能賣30多萬輛,已經是非常強悍了。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俄羅斯要瘋狂設置貿易壁壘呢?
核心目的就兩個。
一是保護本土的汽車產業,俄烏開打之后,西方車企紛紛退出俄羅斯,是中國汽車迅速填補缺口,當時受到了俄羅斯的夾道歡迎。
但中國汽車物美價廉,對俄羅斯本土汽車構成了降維打擊。
比如他們的第一品牌拉達汽車,為了保住這根獨苗,俄羅斯政府頒發特許令,允許拉達生產沒有安全氣囊、沒有ABS、沒有電控系統的車,你可以想象這樣的汽車有多大的競爭力,如果跟中國汽車公平競爭的話,俄羅斯人會買哪個。
所以解決了早期的供應問題之后,俄羅斯就對進口汽車出手了。
![]()
另一個目的就更加直接了,俄羅斯前線每天都在燒錢,必須加稅賺錢充實國庫。
其實汽車行業的加稅,只是俄羅斯全民加稅的冰山一角。
俄烏打了3年,俄羅斯人終于認清了一個尷尬的現實,戰爭的成本,從來都需要普通人來承擔,所謂的越打越有錢,是不存在的。
從今年年初,他們就上調了幾乎所有的稅率。
個人所得稅平均上調了3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從20%漲到了25%,資源稅從4.8%提到了6.7%,另外像是房產稅、旅游稅等等全漲了,甚至就連離婚的手續費,都從650盧布漲到了5000盧布,以后沒錢人連婚都離不了,真不是一句玩笑話。
除了全民加稅,俄羅斯今年還上調了公共服務費用,水電燃氣價格普漲,水費漲了9.5%,電費漲了10.9%,天然氣價格漲了9.4%。
尤其是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俄羅斯的冬季很漫長,供暖季長達半年之久,現在100平米的房子,一年光取暖就得花6.7萬盧布,相當于人民幣5800塊,很多低收入人群交不起取暖費,就得體驗冬季的徹骨寒冷了。
![]()
可以說,俄烏雙方幾乎都耗盡了國力,現在就是熬著看誰先撐不下去,烏克蘭的情況還要更糟糕一些。
如果這場戰爭不能結束,俄羅斯的經濟就不可能復蘇,消費市場就不可能回暖,那么對于中國車企而言,俄羅斯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大幅下降,每年幾十萬臺的市場空間,中國車又能賣多少?還不如去挖掘新市場,尋找新的增長極。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戰爭對經濟帶來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俄羅斯當然也不例外。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