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有消息稱,瑞幸咖啡最大股東大鉦資本,正在考慮競購可口可樂旗下咖啡連鎖品牌Costa Coffee的可能性。知情人士表示,該交易尚在初步階段,Costa的潛在估值或達10億英鎊(13億美元)。
2025年年初,可口可樂首次傳出有意出售Costa的消息;8月,有知情人士透露,可口可樂已與包括私募股權公司在內的潛在競標者展開初步談判,報價預計于初秋進行。除了大鉦資本,KKR也曾出現在此次意向收購方名單中。
![]()
上海商場Costa廣告 左宇/攝
有意布局高端市場
大鉦資本是否會正式推進競購尚未有定論,但在此之前,今年7月其還被曝有意收購星巴克中國業務股權,這透露出其有意繼續擴大咖啡版圖的野心。
大鉦資本目前已是“中國咖啡之王”背后的核心資本力量。
作為瑞幸最早且最大的外部機構投資方,大鉦資本目前持有其31.3%的股份和53.6%的投票權,大鉦資本董事長黎輝還于今年4月正式出任瑞幸董事長一職。大鉦資本不僅是瑞幸財務造假風波后起死回生的關鍵角色,還主導后者進行數字化改革,實現產品性價比和利潤平衡。
![]()
瑞幸咖啡 水芙蓉/攝
大鉦資本似乎并不滿足于平價市場,先后被傳出有意競購星巴克和Costa,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對高端咖啡市場的渴望,這兩個品牌人均消費均在30元價格帶。
若大鉦資本再收購一個咖啡品牌,是否存在同業競爭風險?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Costa和瑞幸的互補性大于重疊性,未來可以對星巴克形成更大挑戰。并且,瑞幸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國際化布局仍有較大缺口;當前國內消費下滑,對瑞幸增長帶來壓力。
對大多數中國消費者來說,Costa的存在感并不強。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瑞幸門店總數超2.7萬家,平均每月新增約600家門店,而Costa在國內僅341家營業門店,其中超40%位于江浙滬。
相比之下,Costa核心優勢在于國際布局,其在全球擁有4000多家門店,尤其在歐洲市場根基深厚。沈萌認為,盡管Costa近年業績表現不佳,但估值價格相對合理,一定程度上能與瑞幸形成互補,且更有利于大鉦資本咖啡連鎖項目的發展。
估值嚴重縮水
如果Costa以當下傳出的10億英鎊估值出售,對可口可樂而言將是一筆失敗的交易,這一價格遠低于2018年其39億英鎊的收購價。
當年,收購Costa被看作是可口可樂在線下連鎖業務的大膽嘗試,但被收購后Costa業績不及之前,由盈利轉為虧損;門店規模方面,七年間其在全球僅增長約400家門店,中國市場甚至出現萎縮,去年閉店近百家、今年僅新開10家店,閉店速度快于開店速度。
![]()
Costa瓶裝咖啡 孫婉秋/攝
業內人士認為,可口可樂的優勢在于零售,其收購Costa后的主要動作是推出瓶裝咖啡產品,對其線下門店經營并未形成正向助力。而近年來,瑞幸、庫迪、幸運咖等平價咖啡品牌的快速發展下,行業格局已發生顛覆性變化,對高端品牌形成明顯擠壓。記者注意到,今年Costa也開始放低身段增加優惠,例如在電商團購平臺推出十幾元一杯的優惠券。
不止Costa在尋求新出路。
11月4日,星巴克中國持續一年多的“賣身”傳聞靴子落地,官宣將與博裕資本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運營中國市場零售業務。博裕資本獲得合資企業最高60%股權,星巴克將保留40%股權。雙方計劃未來把中國門店規模逐步拓展至兩萬家。
業內人士認為,星巴克中國業務股權出售后可能會對應在經營上發生調整。例如加快下沉、調性下移,以擴大銷售對象的覆蓋范圍,推出更多高性價比產品并壓縮經營成本。
此外,皮爺咖啡母公司JDE Peet's于今年8月被美國飲料巨頭Keurig Dr Pepper(KDP)以約1300億元收購,計劃拆分后打造全球化咖啡公司,借助雙方優勢強化供應鏈規模效應。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