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時代周報 作者:閆曉寒
原本計劃11月17日在港交所掛牌并開始上市交易的百利天恒(688506.SH),突然在距離上市僅5天時踩下剎車。
11月12日,百利天恒發布公告宣布延遲港股上市。公告稱,鑒于現行市況,經征詢整體協調人后,公司已決定全球發售將會延遲,且將不會根據招股章程進行。因此,有關國際發售的國際包銷協議將不會訂立,有關香港公開發售的香港包銷協議將不會成為無條件。申請款項將于11月17日退還。這意味著,百利天恒此次港股IPO的交易被按下暫停鍵。
不過,百利天恒并未放棄港股上市,其在公告中表示,延遲全球發售的決定并不影響公司目前業務,且公司致力發展及擴充業務。同時,“本公司及其整體協調人正在審慎評估有關全球發售及上市的更新時間表。”
已在科創板上市的百利天恒,自2024年就開始謀求港股上市,當年7月其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并分別在2025年1月、9月重新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今年10月22日,百利天恒通過港交所聆訊,并于11月7日開啟招股,此時距離其在港股上市僅一步之遙。
為何百利天恒選擇在此時延遲上市?醫藥產業資深專家杜臣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百利天恒在ADC等三個領域打造了三個研發平臺,若未來互相協同,可能大幅改進腫瘤領域治療效果,增強公司競爭力。“鑒于公司競爭力較強,且考慮到A股和H股波動較大,百利天恒或許在等待一個更恰當的上市時機。”
11月13日,百利天恒A股股價波動明顯,盤中一度下跌1.03%,截至當日收盤,百利天恒股價上漲3.09%,收于372.00元/股,總市值為1536億元。
![]()
圖源:圖蟲創意
為何延遲港股上市?
在招股期撤回IPO對于尋求港股上市的企業來說不算常見。
從百利天恒11月7日發布的全球發售公告來看,其原計劃發售863.43萬股H股,每股發行定價在347.50港元-389.00港元,募資總額最多33.59億港元。
今年以來,多家成功實現“A+H”上市的公司,在H股上市時發行價都較A股有一定折價。以A股市值為百利天恒近3倍的醫藥巨頭恒瑞醫藥(600276.SH)為例,其最終發行價為44.05港元/股,較其在A股過去10日平均股價折讓約19%,較前一日(5月22日)收盤價折價27%。
而百利天恒H股的發行價,相比11月7日在A股349.93元/股的收盤價未大幅折價,若按發行價區間上限,該發行價較A股價格還有小幅溢價。
此外,根據全球發售公告,百利天恒本次港股IPO招股引入的五名基石投資者,有與之在ADC藥物方面達成授權合作的百時美施貴寶(BMS),也有三家百利天恒現有股東或緊密聯系人。
五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3200萬美元(約2.49億港元)的發售股份,按發售價范圍的中位數計算,它們的認購金額占全球發售股份的比例為7.81%。相比恒瑞醫藥引入的基石投資者合計鎖定43%的發行份額,百利天恒的基石投資者鎖定發行份額比例較低。
由知名基金組成的基石投資者,被視為企業IPO的信譽擔保。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為支撐起IPO會拉來基石投資者為其站臺背書,所以往往會在認購價上給予較大折扣,目的是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公開國際發售。“基石投資者比例越低,意味著對國際發售具備信心。”他說道。
但沈萌提到,基石投資者認購金額占比較低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即企業難以找到更多基石投資者背書。“從此次延遲上市的結果來看,可能是市場環境或定價估值導致基石投資者沒有參與意愿,更何況公開國際發售。”
百利天恒此次尋求港股上市的背景是,2025年以來,在BD交易火爆、創新藥企業業績普遍改善、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驅動下,港股創新藥板塊表現強勢。港股創新藥ETF(513120.SH)從今年年初至9月一路上漲,漲幅超過130%。
今年以來,醫藥企業密集遞表港交所,僅9月21日至10月21日的一個月,就有17家醫藥企業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其中包括貝達藥業(300558.SZ)、長春高新(000661.SZ)等多家A股創新藥企。
不過,近兩個月創新藥集體回調,港股創新藥ETF回落超過13%。
百利天恒在A股的股價也伴隨市場波動,9月其股價達到414.02元/股的上市以來最高點,此后有所回落,截至11月12日,360.85元/股的收盤價較上述高點下跌12.84%。
前三季研發費用超17億元
當前暫未有創新藥實現商業化且正為創新藥大力投入的百利天恒,或需要巨額資金支持。
百利天恒此次赴港,原計劃是將募資所得的60%用于撥付公司于中國內地以外地區的候選生物藥物的研發活動。未來幾年,百利天恒計劃加速中國內地以外全球市場的生物候選藥物的臨床開發,其中將主要包括于美國啟動多項臨床試驗。
而在此前的9月,百利天恒還在A股完成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總額37.64億元,所募集資金也將全部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
成立于1996年的百利天恒最初從仿制藥和中成藥起步,2010年其決定布局創新藥業務,并開始自主研發創新藥。近年來,百利天恒在研發ADC藥物方面投入大量資源。
根據港股招股書,2014年,百利天恒在美國西雅圖創建了SystImmune,并開始研發iza-bren(BL-B01D1)。十年間,其構建起了創新ADC藥物研發平臺,研發了包括iza-bren在內的已進入臨床階段的10種ADC創新候選藥物;同時,其還搭建了多特異性T細胞銜接器平臺,研發已進入臨床階段的四條GNC創新多特異性抗體藥物管線。
多年研發投入,百利天恒面臨一定業績壓力。2024年前,百利天恒業績持續低迷。根據財報,2021年-2023年,其營收分別為7.97億元、7.03億元、5.6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2.82億元、-7.80億元。
營收下滑源于百利天恒主要上市產品是仿制藥,其在公告中表示,受帶量采購計劃影響,導致此前相關產品價格及銷售量均下跌。持續虧損或主要源于巨額研發投入,在虧損大幅擴大的2023年,其研發費用達到7.46億元,是同期營收的1.32倍。
2023年12月,百利天恒將核心產品BL-B01D1授權給百時美施貴寶,首付款8億美元。這是國內首款出海的雙抗ADC藥物。2024年,百利天恒業績暴漲,當年營收為58.23億元,同比增長936.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08億元。
隨著更多在研項目推進至臨床階段,今年以來百利天恒研發投入繼續大幅增加。根據2025年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其研發投入合計17.72億元,同比增長超90%;而當期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再次轉虧,為-4.95億元。
不過,此前百利天恒與百時美施貴寶達成的合作正順利推進。9月30日,其達成全球II/III期關鍵注冊臨床試驗IZABRIGHT-Breast01里程碑,已觸發合作協議項下第一筆2.5億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條件。這推動百利天恒第三季度營收暴漲1625.08%,至18.95億元。
11月13日,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致電百利天恒投資者聯絡部,并將未來赴港上市時機等問題以郵件方式聯系百利天恒,同時,記者致電并短信聯系百利天恒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