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員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時。”
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談及未來物流生態、工作生態時劉強東如此說道。
劉強東曝京東物流發展藍圖
據媒體報道,11月7日,時隔八年重返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劉強東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的工作生態也將發生天翻地覆般的變化。
在他看來,相關技術的飛速成長意味著人類有望徹底遠離繁重的工作。而已經具備規模化部署、簡易化操作能力的京東物流無人倉,也有望在這場技術變革中成為人機合作的橋頭堡&試驗田。
![]()
“我們倉庫的無人化,從技術角度來講,早已經實現了。無人卡車在京東內部測試已經超過70萬公里,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無人車測試早就超過幾百萬公里。”
“未來員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時。”
具體而言,劉強東介紹到2026年4月,京東將建成全國第一個無人配送站。而作為劉強東“無人化物流體系”的源頭性建設項目,京東此前官宣的300萬臺機器人、100萬臺無人車、10萬架無人機采購計劃,也可以被看作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具象化體現。
當然,為了加速項目推進、促進京東倉庫“機器人貨到人系統”的規模化復制,京東還將自己的狼族機器人全球智能工廠項目落戶在了無錫。希望以此為自己提供從零部件生產到機器人本體組裝、軟件系統集成的全流程智能化,進一步強化機器人生產鏈路的供應能力。
但問題在于。
被劉強東寄予厚望的機器人生態、智能化設備賦能,真是完美無缺的“六邊形戰士”嗎?
機械同事為何引人焦慮
通過關鍵詞搜索,我們發現京東并不是第一個宣布要邁入“人機共存”版本的電商巨頭。
像是《紐約時報》此前披露的亞馬遜內部文件就顯示,該公司被高層寄予厚望的機器人團隊,其核心目標便是在2033年以前將企業內部運營的自動化率提升到75%,進而在未來10年內免除60萬個潛在崗位的招聘計劃。
相關報告預測,僅在2027年,亞馬遜的自動化戰略就可以幫助他們在美國免招16萬名員工。且每個由公司處理的包裹,也將因為機器人的介入而降低約30美分的流轉成本。當時間來到2033年時,盡管電商生態的進一步成熟大大提升了亞馬遜內部流轉的包裹數量,但技術再次進化的機器人、算法,仍可讓企業在不招聘員工、不增加崗位的前提下抹平勞動力缺口。
![]()
隨著上述文件的曝出,我們也看到了亞馬遜推出“Blue Jay”多功能機器人、亞馬遜全球裁員1.4萬人等一系列消息。在這樣的背景下,盡管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提供了亞馬遜會因為自動化倉庫的推廣、成本降低,自2027年起每年節約40億美元等諸多“利好企業”的消息,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員工、企業關注者仍對亞馬遜的行為表達了諸多不滿。
如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達龍·阿西莫格魯就曾評論道:“沒有哪家公司像亞馬遜這樣有動力去尋求自動化解決方案。一旦他們找到能夠實現盈利的模式,這種方法就會擴散到其他企業。”
在他看來,亞馬遜及其背后電商生態的快速成長,不僅重塑了美國人的購物方式,還借此衍生出了大量同倉儲、派送等流程相關的崗位。正因于此,一旦亞馬遜轉向自動化生態并節約了更多的成本,沃爾瑪、聯邦快遞等美國藍領蓄水池也將爭相跟進以開源節流。
“如果亞馬遜的計劃得以實現,美國最大的雇主之一將從凈就業崗位創造者變成凈就業崗位破壞者。”談及上述話題,阿西莫格魯感嘆道。
劉強東談技術發展與就業沖突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我們把目光放回到京東身上時,也會發現被劉強東寄予厚望的機器人生態同樣有著“雙刃劍”標簽。
誠然,在面對“機器人會搶奪人類工作”等焦慮情緒時,劉強東曾下場安慰稱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的存在與員工就業并不沖突。它們存在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把大家從繁復的體力勞動力解脫出來,讓每一位基層員工擁有“風不打頭、雨不打臉”的工作體驗,并且大幅度降低個人的工作時長,幫助我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個人興趣、私人生活上。
![]()
但在數據層面,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京東物流已雇傭了含全職外賣騎手在內的超 66 萬名自營運營員工。在龐大的員工基數里,年齡相對大、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員工也勢必不是個小數目。
盡管劉強東曾要求開發團隊遵守模塊化設計原則,以此確保快遞員在進行簡單培訓后就能融入到運營監控、設備維修等機器人就業生態中。但這對于部分年長、學習能力較差的員工而言,仍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
除了這些,機器人想要在現代物流體系中做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規模化就始終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在這里我們以京東物流的“智狼機器人箱式貨到人解決方案”為例,僅一套含有“智狼搬運機器人 + 智狼飛梯機器人”的組合套裝,其報價就高達109萬元。即便京東能借助供應鏈整合優勢壓縮硬件成本,但工廠本身的產能限制、基層員工培訓速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上述計劃的展開速度。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盡管我們都知道“人機共生”是世界未來藍圖的核心框架。但站在現有的就業體系上看,縈繞在京東物流機器人面前的“員工情緒” “推進難度” “輿論風險”三大難題卻也是無法回避的。
遺憾的是,在智械時代、AI時代如何平衡效率提升與就業保障之間的關系,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讓京東做到“摸著自己過河”。至于那300萬“機器狼兵”能否實現劉強東本人的宏偉愿景,也只有交給時間來驗證了。
參考:
證券時報:劉強東:未來員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時
21世紀商業評論:劉強東,孵化300萬狼族機器軍團
IT之家:京東全球首個智能物流機器人超級工廠落地無錫
華爾街見聞:嚴峻的未來:因AI砍掉10%白領,亞馬遜下一步要實現75%的運營自動化,數十萬藍領崗位也不保?
IT之家:109 萬元,京東物流智狼機器人解決方案對外開售
IT之家:京東物流 2025 上半年營收 985.32 億元,同比增長 14.1%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