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回落、價格上行,2025年三季度,鋁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加速修復。供給剛性疊加需求彈性,鋁價長期易漲難跌。同時,在“產能天花板”與碳市場雙重約束下,再生鋁綠色溢價凸顯。
王東岳/文
10月29日,鋁業板塊異動拉升,南山鋁業、中孚實業漲停,云鋁股份、中國鋁業漲超7%。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10月29日,鋁價延續強勢走勢,長江現貨A00鋁錠價報21170元/噸,較月初上漲440元/噸。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鋁價格一舉突破2880美元/噸,創近三年以來新高。
根據東財Choice統計數據,截至10月29日,A股16家鋁業上市公司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其中,11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三季度單季,16家鋁業公司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0.1億元,同比增長48.19%。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在供需缺口、碳成本與綠色溢價三重共振背景下,鋁行業正由“產量驅動”轉向“綠色結構驅動”,鋁價持續上升背景下,再生鋁有望成為填補缺口、兌現溢價的核心賽道。
成本回落+價格上行 鋁業三季度利潤加速修復
根據東財Choice統計,前三季度,已披露業績的16家鋁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192.4億元,同比增長4.23%,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65.59億元,同比增長11.63%。其中,三季度單季,16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29.33億元,同比下滑0.51%,實現歸母凈利潤100.1億元,同比增長48.19%。
行業上市公司中,中國鋁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65.16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歸母凈利潤108.72億元,同比增長20.58%。其中,公司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1.24億元,同比下降4.66%,歸母凈利潤為38.01億元,同比增長90.31%;云鋁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0.72億元,同比增長12.47%,歸母凈利潤為43.98億元,同比增長15.14%,公司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9.93億元,同比增長3.13%,歸母凈利潤為16.3億元,同比增長25.31%;天山鋁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3.21億元,歸母凈利潤為33.4億元,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9.94億元,同比下降0.25%,歸母凈利潤為12.56億元,同比增長24.3%。
此外,下游鋁加工公司中,中孚實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6.33億元,同比下滑0.6%,歸母凈利潤為11.87億元,同比增長63.25%,公司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60.59億元同比增長5.58%,實現歸母凈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69.03%;創新新材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7.16億元,同比下滑1.38%,歸母凈利潤為7.09億元,同比下滑1.21%,公司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為195.75億元,同比下滑5.9%,歸母凈利潤為3.55億元,同比增長67.17%。
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天山鋁業、云鋁股份、神火股份均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天山鋁業報13.8元/股,年內累計上漲82.3%;云鋁股份報收23.61元/股,年內累計上漲76.46%;神火股份報收25.17元/股,年內累計上漲53.94%。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宏橋報收27.66港元/股,年內累計上漲160.45%。
數據顯示,三季度,在上游氧化鋁等原材料價格回落以及鋁產品價格上行的共同影響下,鋁業公司單季度業績修復提速。
年初以來,全球鋁土礦及氧化鋁產能持續釋放。根據上海有色網(SMM)預測,2025年,全球預計新增鋁土礦增量3100萬噸;根據路透社統計,2025年三季度(7–9月),幾內亞鋁土礦出港量(即出口量)合計約為3941萬噸,較2024年同期的3200萬噸增長23.16%;月均出港量約1314萬噸,側面印證新產能的持續釋出。
供給端增幅超過需求端增量背景下,鋁土礦價格持續走低,電解鋁成本中樞回落。根據上海有色網(SMM)統計,2025年三季度,幾內亞鋁土礦遠期現貨CIF(中國主港)均價運行區間為70–80美元/噸,季度算術平均約73.5美元/噸,較2024年同期下跌約1.17%。
根據上海有色網(SMM)測算,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電解鋁行業完全含稅成本平均值為17224元/噸,較2024年同期下降3.9%。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中國電解鋁行業完全含稅成本平均值分別為18065.6元/噸、16822.4元/噸和16280.1元/噸,其中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別環比下降6.88%和3.22%;期間,電解鋁單噸利潤分別為2376.3元/噸、3378.6元/噸和4480.1元/噸,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別環比提升42.2%和32.6%。
與成本端相對,三季度,在全球庫存持續下降和供給端增速放緩的共同作用下,電解鋁價格繼續震蕩上行。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確定了4500萬噸的合規電解鋁產能上限改革方案。根據上海有色網數據,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電解鋁運行產能約為4382.97萬噸,接近產能上限。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LME鋁庫存(全球)由 2024年底的63.91萬噸降至51.14萬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LME鋁庫存進一步下探至46.93萬噸,創2021年以來新低。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25年1-9月,長江現貨A00鋁錠價報由19770元/噸升至20730元/噸,累計上漲4.86%。其中,三季度單季,鋁錠均價約20708.18元/ 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153.96元/ 噸,同比增長5.9%。截至10月29日,長江現貨A00鋁錠價報21170元/噸,較上周上漲190元/噸,凸顯電解鋁需求韌性。
“新三樣”對沖地產下滑凸顯韌性
從鋁材的終端消費結構看,鋁消費主要用于建筑、交通、電力電子、機械設備等領域,其中交通運輸對鋁材的需求量占比約為24.8%,建筑地產占比約為23.7%,電力領域占比約為18.5%。
財通證券分析指出,隨著新增人口數量和新開工面積放緩,以建筑裝飾、耐用消費品為代表的傳統領域需求將維持較低增速,而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產業對鋁制品的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在汽車領域中,鋁材主要用于車身、發動機殼體、底座、車輪等各種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導軌、線纜等。財通證券表示,汽車車身重量與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電能消耗及里程續航能力息息相關。在節能減排、續航提效的背景下,汽車車體朝著輕量化方向不斷發展,采用鋁合金代替鋼材能夠有效降低汽車重量,汽車輕量化趨勢下單車用鋁量有望不斷增加。
2020年11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發展規劃》”)。《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將持續拉動鋁板及鋁型材等變形鋁合金的需求增長。根據財通證券測算,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單車用鋁量將達到225-235kg。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40%、單車用鋁235kg的中性假設下,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用鋁需求量 423.29萬噸,占2024年終端用鋁量的比例達到9.6%。同時,預計到2030年,汽車輕量化單車最大用鋁量有望進一步增至283.5kg。
光伏領域中,鋁型材用作光伏組件邊框以及分布式光伏電站支架。根據財通證券測算,每1GW光伏裝機容量的邊框用鋁量約為0.7萬噸,每1GW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建設所需的支架用鋁量約為 1.87 萬噸。集邦咨詢(TrendForce)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 596GW,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占比約為40%。 綜合上述因素,財通證券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中邊框用鋁量、分布式光伏支架用鋁量分別為503.5萬噸、534.9 萬噸,合計提供1038.4萬噸的用鋁增量。
此外,在電力領域,特高壓電網建設也將為用鋁帶來支撐。根據斯瑞新材測算,輸電導線在特高壓整體投資中占比約為23%。財通證券進一步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規劃建設特高壓工程“24 交 14 直”,涉及線路3萬余公里,總投資3800億元,其中2025年主要來自“十四五”期間“3 交 9 直”規劃以及國家電網特高壓“5 交 9 直”儲備項目,未來2—3年有望延續高景氣。財通證券預計,2026年,全球電解鋁產能共計約為7460萬噸,全球電解鋁需求為7527萬噸,供需缺口為67萬噸,維持緊平衡。
碳約束重塑鋁業 再生鋁綠色溢價加速兌現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從鋁消費需求增長、電解鋁供給瓶頸以及資源對外依賴等角度分析來看,再生鋁將成為彌補供需缺口的必然選擇。
2025年3月,工信部等十部門共同印發關于《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鋁加工產業集聚區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電解鋁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提升至 30%以上,清潔能源使用比例30%以上,新增赤泥的資源綜合利用率15%以上。同時,《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再生鋁產量力爭達到1500萬噸以上的發展目標。
再生鋁是由廢舊鋁或含鋁的廢料,經重新熔化提煉得到的鋁合金或鋁金屬,是金屬鋁的一個重要來源。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中國再生鋁產量約為1050萬噸,約占國內鋁產量(原鋁+再生鋁)的 19%。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預計,到2030年,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將達到 2800 萬噸,占有色金屬總產量30%,再生鋁將在其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在資源保供和“雙碳”目標推動的雙重影響下,再生鋁有望迎來發展機遇。
2025年3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將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工作方案》要求,2025年和2026 年,各行業配額整體盈虧平衡,根據碳排放強度績效設置調節系數上下限,將所有企業配額盈缺率控制在較小范圍內。申萬宏源證券分析指出,碳價本質反映減排成本,隨著未來碳市場配額供應持續縮減,免費配額比例下降,預計將推動長期碳價走高。在“雙碳”約束和碳市場落地背景下,再生鋁需求空間將隨碳價上行而持續放大,再生鋁綠色溢價有望加速顯性化。
根據中國國際鋁工業協會統計,單噸電解鋁生產帶來的碳排放約為11.2 噸(直接+間接),而同樣工藝的再生鋁碳排放僅為0.23 噸。再生鋁的碳排放僅為電解鋁生產全流程排放量的2.1%,從企業參與碳市場并履約的角度來看,再生鋁不需要承擔履約費用。
中信期貨分析指出,2022年至今,電解鋁及再生鋁的平均單噸利潤分別為2066及223元,利差約1800元/噸。2025年上半年,電解鋁與再生鋁的利潤差超過2000元/噸。但考慮到可再生鋁的碳排放僅為電解鋁排放量的2.1%,未來隨著碳價上漲或政策收緊,再生鋁與電解鋁的利潤差將縮小。根據中信期貨測算,在碳價分別為100元/噸、200元/噸和300元/噸的情況下,單噸電解鋁的碳排放(直接)對應成本分別為155元/噸、310元/噸和465元/噸,在政策及碳中和的要求下,企業或更有動力進行產能替換與技術改造。
此外,廢鋁作為再生鋁產業的核心原料,其供應緊張是制約行業規模化放量的關鍵瓶頸。根據上海有色網數據統計,2024年,中國廢鋁新料產量約為366萬噸,舊料產量約為740萬噸,國產廢鋁占廢鋁總供應量的86%。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隨著國內工業品報廢周期來臨,政策量化目標與汽車報廢高峰臨近,鋁回收量有望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國產廢鋁的供應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電解鋁產能剛性疊加碳成本抬升,鋁價中樞易漲難跌,再生鋁加工費具備支撐。
本文刊于10月25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