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幻想一夜暴富、坑股民套現的大忽悠,栽了。
作者 |王思琪
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
又有幻想一夜暴富、坑股民套現的大忽悠,栽了。
最近,資本市場曝出了驚天大雷,深交所震怒,罕見向5名律師、兩名注會發出監管函。原因是,“5名律師和兩名注會在執業過程中存違規行為,執行核查不到位,發表意見不審慎。”5名律師、兩名注會違規操作的公司名叫貝特電子,是電力電子保護元器件?領域的明星。
這家公司“極具技術實力”,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家用電器、消費電子行業。客戶包括比亞迪、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立訊精密、億緯鋰能、格蘭仕等龍頭。2016年,貝特電子掛牌新三板,定增引入深高新投、津杉資本、聯恒投資等機構。兩年后,“搞了幾輪融資”的貝特電子終止掛牌,想在一級市場融資,謀求A股IPO。由于公司“太會講故事”,拉來達晨財智、架橋資本、金時創投等機構加盟,從此走上了瘋狂的忽悠之旅。
貝特電子幻想創業板IPO套現,但不想踏踏實實搞發展,跟深交所打起“太極”,試圖蒙混過關,結果東窗事發。2025年,IPO失利的貝特電子做起了“曲線IPO”美夢,意圖以22.18億元價格賣給市值超360億元的揚杰科技,多家媒體報道,“揚州女首富迎來一筆收購”。
可惜該交易近期終止,摧毀了貝特電子的暴富幻想。
一
面對IPO的巨大誘惑,總有公司想蒙混過關。
在創投圈過往記憶里,2003年在東莞成立的貝特電子常被視作電子保護元器件?領域的“拓荒者”、“領頭羊”。公司有5位“同甘共苦”的創始人(韓露、劉漢浩、易鵬舉、黃衛平、盧志明)分別在各自擅長的汽車、光伏儲能、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等行業摸爬滾打多年。
5位創始人“各有各的能力”,十分團結。董事長韓露曾表示,“企業成功的關鍵是尋找搭建核心團隊,樹立堅定目標和使命,團結一致,在時代的危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
它們真正在創投圈嶄露頭角的時間點是2016年起,公司通過掛牌新三板展開多輪定增,吸引了一大批知名VC/PE進場。彼時,“雙創”熱潮剛興起沒幾年,A股、港股對VC/PE不太感冒,多數機構往往投資新三板公司獲利,貝特電子靠“獨特”背景與技術水平“上位”。
所謂“獨特”背景是,韓露曾在外企打拼,也有公開資料稱,貝特電子前身為德國電力電子公司“Wickmann在華子公司”。這種擁有天然技術優勢、客戶優勢的人創業,很難不讓VC/PE“心動”,VC/PE更看重的是,貝特電子精準踩到了全球即將掀起的新能源汽車風口。
貝特電子研發出了過流保護元件(熔斷器)和過溫保護元件(自恢復保險絲),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當汽車高壓電路短路時,熔斷器能在毫秒級時間內熔斷,切斷數千甚至上萬安培的短路電流,防止電弧引發火災或設備損壞。而自恢復保險絲能迅速從低阻態轉變為高阻態,切斷電路。一旦故障消除,保險絲會使電路重新恢復工作,無需人工干預。
就這樣貝特電子成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安全衛士”,隨著新能源汽車風口崛起備受矚目。在新三板融了幾輪錢,貝特電子就坐不住了,“新三板已無法滿足其融資擴張需求”。恰巧,
2018年,新能源“起火”事件頻發,尤其“領頭羊”特斯拉“自燃”引起外界強烈關注。外界越關注“起火”,越對貝特電子有利,它們似乎看到了更多融資機會,果斷離開新三板。
資本眼疾手快,以為吃到香餑餑,對貝特電子戰略投資。據說,后者在新能源行業的最大“籌碼”是跟比亞迪合作。那個階段,比亞迪和特斯拉爭奪“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抓住比亞迪無疑抓住了一個龐大市場空間,有了客戶比亞迪,貝特電子的資本前景一馬平川。
二
“電力電子保護元器件第一股”躍躍欲試。
在貝特電子沒有去挑戰A股IPO前,這家公司的口碑風評“很好”。VC/PE在創投圈經常給貝特電子站臺,韓露則被描述成“草根創業者代表”。對于韓露的歷史履歷,媒體報道的不多,他也不像其他技術型創業者那樣有著“頂級”學歷,他的一切來自外企,草根逆襲。
至于韓露怎么跟其他4位創始人建立友誼的是個謎。按理說,拿過VC/PE融資的創業者,特別喜歡對外聊著“傳奇”經歷,韓露不喜歡,他的創業者伙伴也很低調。跟他們有較深連接的是Wickmann。不過,這家外企在貝特電子成立第二年(2004年)就“消失”了。
在時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眼中,“Wickmann同樣神秘”,其在2004年被一家美國公司收購。韓露和4位創始人盡量保持“低調”,公司很“高調”,大舉進軍光伏儲能、家用電器、消費電子行業。最值得炫耀的是客戶,皆是各個行業的龍頭,按著貝特電子的介紹,它們客戶包括比亞迪、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立訊精密、億緯鋰能、格蘭仕等。這些龍頭單獨拿出來一家跟創業公司合作都“了不得”,同時拿下如此多的豪門客戶,神乎其技。
當然,貝特電子有“真本事”,創始團隊學歷不是“頂級”,卻“極具技術實力”,公司在研發人員總數或不足全體員工10%的狀態下,搞出了“?121項國家級專利?”。包括“18項發明專利、10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外觀設計專利。”哪怕到了IPO夢碎的2025年,貝特電子仍在堅持不懈的搞研發和專利,并取得了“一種穩固性強的保險絲實用新型專利”。
2023年,對未來充滿幻想的貝特電子向深交所創業板遞交招股書,若順利,有望沖刺“電力電子保護元器件第一股”。VC/PE很興奮,有投資人在朋友圈表示,“貝特電子是新能源安全守護者,一定會在資本市場大放異彩。”貝特電子趁勢公布了招股計劃,擬募資5.5億元。“擬投入3.5億元擴大產能,5700萬元提升技術研發實力,1.4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業績層面,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從4.49億元增長至6.27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8.19%;扣非凈利潤從3048.34萬元增至8279.17萬元,復合增長率高達64.8%。根據百度文庫報告,電力電子保護元器件中的熔斷器市場在2024年至2029年預計復合年增長率約6.5%。自恢復保險絲的市場增速與行業整體趨勢相近。貝特電子的增長“遙遙領先”行業,風頭無二。
三
“遙遙領先”的公司很容易被重視,在深交所的審核問詢和現場核查時,發現了問題。
監管查出了貝特電子業績增長的不對勁,發現,它們發布招股書前收購了一家公司,要求保薦機構核查業務、人員、財務等方面的整合效果。貝特電子在回復中聲稱,“整合有效”。可眼尖的監管進一步追問發現,“被收購公司未使用貝特電子財務系統,人員考勤、用印審批未接入貝特電子對應系統,貝特電子對收購公司的人事、資金管理不符合內控制度規定。”
更“離奇”的是,一家“極具技術實力”公司不單研發人員占比低,研發人員的數量還被虛增了。深交所監管函指出,貝特電子認定的部分“全時研發人員”實際為非研發人員或非全時研發人員。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與研發工作無直接關聯的員工放到研發團隊湊數,這些人可能是銷售、文秘,也可能是保安、食堂廚師,真是離譜她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一家“極具技術實力”的公司除了研發人員水分極大外,貝特電子還涉及多項造假。一是,故意不披露“體外資金池”。監管查明,發行人存在未披露的“體外資金池”,用于代墊費用。“體外資金池”是指公司在正常財務賬冊體系外,通過個人賬戶等非正規渠道資本運作。
“體外資金池”也是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呈現?隱蔽性強、難以追溯、?功能復合、?誤導股民四大特征。“體外資金池是財務造假、挪用資金、虛增利潤、隱藏關聯交易的萬能工具,會誤導投資者,通過掩蓋真實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關鍵信息,讓股民入坑,血本無歸。”
二是,未披露業績承諾協議。深交所曾問詢是否存在業績對賭安排,貝特電子回復,“不存在”。經核實,貝特電子與被收購公司原股東簽署了未披露補充承諾協議,涉及業績承諾、第三方購股及原股東權益等條款,故意隱瞞關鍵信息。為貝特電子現有股東埋下了大雷。
貝特電子真狠,“既想吃掉股民,又想不對收購標的負責,還想坑死股東。”更狠的是,公司不存在單一控股股東,5位創始人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共同控制公司,“出問題一起背鍋,平攤風險。”眼看問題太多,貝特電子想到了“曲線IPO套現,找個接盤俠全身而退。”
2025年10月,“揚州女首富”梁勤的揚杰科技進入媒體視野。揚杰科技擬以22.18億元現金收購貝特電子100%股權。揚杰科技認為“撿了個大便宜”,“揚州女首富”差點變成2025年資本市場最“冤大頭接盤俠”,貝特電子5位創始人馬上要贏麻了,不僅順利現金套現,還能成為上市公司子公司“曲線IPO”。但這筆收購交易,上個月底突然“不歡而散”。
雙方最初的解釋是,“文化與管理分歧”。真實情況勢必跟監管重拳有關。而在最近,參與過貝特電子IPO的5名律師和兩名注會被認定,“執業過程中存違規行為”。這意味著,貝特電子的IPO套現幻想,徹底告吹。天眼查APP上,貝特電子已貼上“司法案件”標簽。
股民慶幸躲過大雷,入局的資本被坑慘了。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