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創對決,匹夫有責。我國半導體被 “卡脖子”,光伏設備企業當然也心急如焚。
近日,一家50%以上營收來自隆基綠能的光伏與半導體設備企業,計劃在科創板IPO,擬募集9.5億元用于研發半導體先進制程設備。這家企業,正是來自江蘇泰州姜堰的濕法清洗設備廠商——亞電科技。繁榮資本市場,促進半導體行業發展,為半導體設備企業注入動力,本就是這一輪科創牛的應有之義。亞電若能成功上市,對投資人、對企業自身是皆大歡喜。
但是,據可靠消息透露,光伏設備龍頭企業——捷佳偉創在第一時間就不干了,率先表達質疑。并且,捷佳偉創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直接將亞電科技甚至連同曾經的客戶隆基綠能一起,告上了法庭。
然而有些詭異的是,亞電科技并未在招股書中披露這一起或將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的專利訴訟。
另據相關信源獨家爆料,捷佳偉創與當初的大客戶隆基綠能早已徹底決裂——捷佳偉創再也拿不到隆基綠能的任何設備訂單,而隆基綠能也再不允許任何捷佳偉創的工作人員進入其BC電池車間。現在看,這場決裂無疑也會增大捷佳偉創在取證與“維權”時的難度。
01捷佳偉創的狙擊,除了亞電,還有隆基
![]()
捷佳偉創這一告,對于亞電科技來說真有可能一劍封喉!因為后者正處于IPO最關鍵階段。
上交所公開信息顯示,亞電科技的上市申請在今年6月27日獲受理,7月21日交易所發出問詢,9月26日公司更新了招股書。眼下,估計亞電的董秘和保薦人正在緊張編寫審核問詢函回復。就是現在,公司被捷佳偉創起訴了。
雖然該起案件尚未顯示在天眼查等平臺公示出來,但據可靠消息已獲法院受理。果真如此,交易所的問詢函大概率就會涉及到。這次亞電真要被做實了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公司上市計劃鐵定要泡湯了。即使這場官司一時半會兒沒個結果,就是這么一審二審反訴等等一直拖下去,無疑也會影響到亞電科技的上市進程——現在機不可失、形勢不等人啊。
捷佳偉創在競爭對手上市過程中這么干,雖然是“陽謀”,但也的確夠狠的。事實上,這已不是捷佳偉創第一次這么干了——類似戲碼在拉普拉斯身上也曾發生過。
需要指出的是,捷佳偉創和拉普拉斯這兩家公司都是深圳市坪山區的企業。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就連坪山區工信部門領導都親自出面協調此案,希望捷佳偉創能收手,不要讓坪山區因此減少一家上市公司。當時,捷佳偉創幾位高管內部有個口頭約定,誰這次答應了(放過拉普拉斯),誰就是捷佳偉創的罪人。
同樣,晶科、隆基也曾與捷佳偉創溝通協調。據說隆基還安排供應鏈負責人來撮合——畢竟隆基鄂爾多斯TOPCon項目的設備尾款在當時還沒結清。捷佳偉創同樣一點面子也沒給。這次非但不給面子,雙方甚至直接撕破了臉,就連隆基綠能自也成了被告。
這位消息人士透露,捷佳偉創除了起訴江蘇亞電科技以外,同時起訴了隆基旗下兩家公司——鄂爾多斯市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銅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告設備企業同行,還要告使用設備的主材企業,捷佳偉創這一招估計是和奧特維學來的。奧特維在起訴光遠智能時,就是連同中節能和賽拉弗一起告了。要知道,中節能鎮江的母公司可是央企,是奧特維的客戶——主材企業的大金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包括‘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從法律角度看,隆基綠能與中節能或均涉嫌 “使用侵權產品”。不過,奧特維、捷佳偉創維權的真正目標是競爭對手,而非下游客戶。此外,最高法司法解釋,“善意使用者” 在特定條件下可免于停止使用侵權產品——若使用者能證明所購產品來源合法且已支付合理對價,可作為抗辯理由,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
在競爭對手的關鍵階段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有點“趁你病,要你命”的感覺,雖然狠了點,畢竟也算是陽謀。更何況,告和告得贏是兩碼事,告別人的未必有理,被告的未必就有過錯,另外打官司這事本身也不丟人。
趕碳號前幾天就說過,隨著這一輪周期里的淘汰賽進入后半程,光伏圈將會出現越來越多令人難堪的故事,光伏瓜友們拿好小板凳,坐穩扶好。反觀光伏圈的官司多起來,其實就是從設備企業開始的。圖窮總要匕見,山窮水盡時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以后再有光伏企業和經銷商、客戶甚至政府、銀行之間反目成仇,我們不必再大驚小怪。
02光伏設備企業,披了件半導體的頭蓬
![]()
捷佳偉創告不告得贏,關鍵要看亞電科技自己實力夠不夠硬。
亞電科技官網介紹,公司是半導體晶圓制造行業濕法制程設備商, 專注于晶圓前道濕法刻蝕清洗技術, 是國內首批推進半導體高端設備國產化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在江蘇無錫和海外設立了研發基地。
雖然亞電科技自稱是半導體企業,且募投方向也是高端半導體方向。其實,亞電科技的業績高增長并非來自半導體,而是來自光伏,來自隆基。
招股說明書顯示,2025年1-6月,亞電向隆基綠能銷售光伏濕法專用設備、配套產品及服務金額為13,672.87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51.91%。打個比方,隆基綠能要是撤梯子,亞電科技就會掉在地上。
![]()
來自亞電科技招股書
隆基綠能是頭部企業,亞電又是其重要供應商,隆基肯定會信守商業承諾。但是,當下光伏行業面臨兩大挑戰,或對亞電科技的業績持續性構成威脅:
一是光伏行業正 “反內卷”、去產能,光伏新增項目已全部暫停了;
二是光伏主產業鏈現金流趨緊,企業在擴產決策上肯定更為謹慎。
當然,此前趕碳號曾提及,并非所有HJT、BC新建項目均被禁止,而是需遵循“1:2 置換”原則,即每淘汰2GW舊產能,方可新建或改造1GW新產能。
對于亞電科技來說,當下這些都不是最緊急的,關鍵問題在于,公司在濕法設備上的技術,是否涉及侵權。
關注光伏行業的人士皆知,捷佳偉創是光伏濕法清洗設備領域的 “王者”,市占率高達80%。亞電科技是其直接競爭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的上升周期里,光伏設備緊俏、TOPCon大擴產之時,那時的亞電科技并未進入該領域;當光伏行業從“吃肉”變成了“挨揍”,亞電科技卻能迅速殺入,并獲得隆基綠能的批量訂單。
簡而言之,亞電科技順勢做不好,逆勢非常強。
對于這一現象,接近捷佳偉創的一位人士認為,亞電科技能快速切入光伏濕法設備市場,核心原因就是侵犯了捷佳偉創的專利。
03捷佳偉創和隆基綠能,早就翻臉了
該知情人士表示,捷佳偉創之所以與隆基綠能關系惡化,核心原因便是亞電科技。
在此先聊聊設備企業與光伏企業的關系:彼此既是共同發展進步的伙伴,其實也是相互提防的對象。但光伏行業的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企業既做不到 “同心協力”,也難免 “三心二意”—— 畢竟背后的利益誘惑太大。
其實,各行各業都存在設備企業和主產業鏈企業之間的關系。但很少有一個行業像光伏一樣這么“卷”,并不是這一行的門檻低,而是這一行的生態有問題。
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所有的技術、企業所有的know-how都可以無限擴散,那么從理論上所有的設備就都能搞成“交鑰匙工程”。果真如此,每一個行業都有可能發生像光伏這樣的內卷——在階段性的高額利潤驅使下,行業健康不健康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所以這一輪內卷,頭部光伏設備企業當然難辭其咎。當然,主材企業在技術導入初期,為了推廣普及新技術路線,進而推動設備和輔材創新與降本,在全力擴產的同時,也會主動擴散技術,比如曾經的TOPCon、HJT和現在的BC。
今年8月,隆基綠能李振國就曾呼吁:如何讓技術創新,不再迅速擴散為行業公共知識?
李振國指出,光伏過去20年飛速發展,但是幾乎任何一項創新,都會迅速成為行業的公共知識,也正因此中國光伏實現了全球領先。但是,一旦產能過剩了,由增量時代進入存量博弈時代,這種知識迅速擴散的殺傷力就顯現出來。隆基綠能最近在做的,就是希望與設備供應商建立“自主創新+協同合作”的機制,從而保護知識產權和保護彼此業務。
李振國表示,在海外這種模式很成熟,像韓國三星、LG以及蘋果鏈、特斯拉鏈。他們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非常成熟。比如,LG的核心供應商,很難同時又是三星的核心供應商,就是要選邊站。
他進一步指出,“光伏產業鏈中也有一部分企業,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就是要為全行業服務的,就是要為全行業交鑰匙的,就是要保持絕對的話語權。這種客戶,我們現在是敬而遠之的。”
趕碳號當時聽到這話就在想,李振國說的,不就是捷佳偉創嗎。
隆基的確在努力構建一種閉環的生態。在鍍膜設備領域,隆基綠能大力扶持拉普拉斯,不僅大量采購其設備,還通過多個關聯方對拉普拉斯進行戰略投資。
接近捷佳偉創的人士表示:“隆基綠能買過我們的設備,亞電科技就是撲在我們設備上研發的。現在,隆基綠能已經不允許我們的人進入其BC車間,擔心我們取證。”當然,這是一種單方面的說法,隆基可能也在擔心泄密。
趕碳號認為,該起訴訟有三大焦點:
(1)亞電科技及隆基綠能的設備侵權是否成立。
目前,捷佳偉創起訴亞電科技的案件已正式立案,近期將開庭,我們也會持續跟蹤報道。但在亞電科技的招股說明書中,并未提及這起對經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訴訟。
不過,亞電招股說明書披露了另一項專利糾紛:同行企業江陰瑞林精密對亞電科技及子公司亞電智能擁有的10項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截至招股說明書出具日,上述案件尚未審理,國家知識產權局暫未作出審查決定。
(2)隆基綠能也是知識產權的受害者。
從李振國的公開表態中,我們能清晰看到:光伏企業 “三心二意”、肆意侵犯設備企業知識產權的現象較為普遍,且隆基綠能以前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但是,李振國本人肯定是支持保護創新型設備企業的,這一態度值得充分肯定,趕碳號對其也素來敬仰。
隆基綠能現在也是知識產權的受害者,最近忙著起訴掌握BC技術的離職員工。據傳,李華在從隆基綠能離職時,可是拿到了天價競業限制經濟補償金的,然后一道的BC很快就出來了,新一很快就創立了。
最終結果,我們只能靜待法院判決。不管怎樣,在關鍵時刻狙殺競爭對手的行為,趕碳號是不認可的,雖然合法甚至合理,但有失于道義,有害于行業生態。
04訴訟焦點:槽式清洗設備
![]()
一邊依賴于光伏大客戶隆基綠能,一邊致力于為中國高端半導體產業做貢獻,亞電科技的競爭力究竟幾何?
亞電科技官網顯示:公司核心產品包括8吋、12吋槽式/單片濕法刻蝕清洗設備,作為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所有核心技術均已申請發明專利。
簡單來說,亞電科技目前僅有一款核心產品——濕法清洗設備,更具體地說是 “槽式清洗設備”。亞電科技雖然在招股書中羅列公司有多款產品,但在其官網上,只有以上兩款,核心是第一款。
顧名思義,濕法清洗設備就是用于清除晶圓表面納米級微觀顆粒、金屬、有機物及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專用設備。由于不同生產環節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污染物,清洗設備需應用于氧化/擴散、光刻、刻蝕、摻雜、成膜等所有工序環節。
客戶對清洗設備的核心要求是 “四高”:高潔凈度、高均勻性、高效率、高穩定性。但不同領域對 “高” 的標準差異顯著:面板、光伏、光學、半導體成熟制程、半導體先進制程的設備要求依次提升。
因此,有的企業能夠為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等國際一線半導體企業提供清洗設備,但有的企業僅能服務于三安光電、時代電氣等要求較低的半導體企業,還有的設備只能應用于隆基綠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業。
濕法清洗按清洗方式和設備類型可分為 “槽式清洗設備” 和 “片式清洗設備”:
亞電科技生產的槽式清洗設備,又稱 “批量式清洗設備”,可一次性將25片或50 片晶圓浸泡在槽體藥液中清洗,單位時間產能較高,具備性價比高、使用成本低、特殊工藝適用性強等優勢,主要應用于工藝要求較低的場景,尤其是40nm及以上工藝節點。
當前我國半導體行業關注的芯片制程,多為28nm、14nm、7nm、5nm及以下,由此可判斷,槽式清洗設備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那么,亞電科技在行業中,究竟處于什么位置呢?
(1)全球市場份額低,國內市占率需進一步驗證。
從全球格局來看,高端清洗設備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 “短板”。例如,行業新興企業至線科技,是新凱萊的供應商,可提供28nm制程節點全濕法工藝設備,其14nm濕法清洗設備已在中芯國際完成產線驗證;我國最大的清洗設備企業——盛美上海,在半導體清洗設備領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達8.0%(位居全球第四,數據來自Gartner統計)。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數據,2024年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市場規模為 111.50億美元,按匯率換算約合794.07億元人民幣。而亞電科技2024年營業收入為5.62億元,其中半導體業務營收2.86億元,全球市場占有率僅約 0.36%,規模顯著偏小。
不過,亞電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2024年公司槽式濕法清洗設備國內市占率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二”,這一表述的統計維度(如是否包含光伏領域、統計口徑為 “出貨量” 或 “營收”)仍需進一步確認。
(2)未進入一線半導體企業供應鏈,客戶集中度高。
亞電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兩方面關鍵信息:
一是客戶集中度高,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80%、76.59%、76.25%和92.26%;
二是大客戶以中低端市場為主,包括芯聯集成、華潤微、時代電氣等硅基半導體企業,三安光電、比亞迪、客戶A等化合物半導體企業,以及隆基綠能等光伏企業,未覆蓋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等國內外領先的半導體企業。
不管怎樣,亞電科技的理想很豐滿。招股說明書顯示,亞電科技擬IPO募集9.5億元,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分別為“高端半導體設備產業化及先進制程半導體工藝研發試制項目”、“先進制程濕法清洗設備研制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所謂“先進制程”,一般是指3nm及以下(含3nm、2nm、1nm等)的芯片制造工藝;所謂“高端半導體”,是指在技術規格、性能指標、應用場景上處于行業頂尖水平,且具備高附加值的半導體產品及相關核心器件。
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而且可能性大。趕碳號查閱亞電科技股東名單,發現SK海力士持有36.55%份額的江蘇疌泉君海榮芯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是亞電科技的股東,持股3.61%。SK海力士,正是盛美上海的大客戶。
捷佳偉創之所以狙擊亞電科技,估計用意不在光伏,畢竟隆基大單已經涼涼,光伏企業擴產短期看也不太可能。實際上,捷佳偉創也正在進入半導體清洗設備領域,但目前規模、占比仍處于較早階段。9月29日,捷佳偉創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的半導體清洗設備不斷獲得新訂單,并且公司在持續研發其他半導體及泛半導體相關設備。”
05亞電核心技術人員:本科為主
亞電科技志存高遠,其底氣來自哪里呢?
(1)3年半,共計研發投入1.73億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5,737.3萬元、4,429.2萬元、4,433.38 萬元和2,714.92萬元。”
這就是說公司在3年半的時間里,累計研發投入達1.73億元。現在,公司更渴望著IPO募集資金,攻堅先進、高端半導體工藝。
出發點不錯,客觀說,歷史上公司的研發投入有點少。因為半導體研發實在太燒錢了。
可比公司中,現在市值130億元的至純科技研發投入從2017年的0.13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4.42億元。2020-2024年這五年期間,至純科技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
龍頭公司盛美上海,2024年研發投入合計8.38億元,其中費用化研發投入7.29億元,資本化研發投入1.09億元。
(2)除了研發投入,研發團隊也是重要一項指標。
亞電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28名研發人員,占員工人數比例為28.57%。公司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39人。6個核心技術人員,5人為本科學歷。
![]()
頭部企業盛美上海,2024年公司研發人員中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有8人;至純科技博士研究生有3人,碩士研究生有38人。
那么,亞電科技的薪酬水平如何呢?核心技術人員,年薪只有三五十萬。唯一取得“合理市場化薪酬”的,是一位韓國籍員工——HUR HYUN JIN。
![]()
亞電科技的薪酬在半導體行業沒什么競爭力。盛美上海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員工總數為2002人,人均薪酬為37.86萬元。2024年至純科技員工總數為1609人,人均薪酬為31.07萬元。一般來說,核心研發人員的薪酬,肯定要高于公司平均薪酬。
在半導體空前火熱行情下,頂尖的研發人才,應該匹配合理的薪酬才行。不能光靠愛發電,也不能拿理想當飯吃。科研工作者們搞半導體尖端技術的研發,還是應該給足物質保障。這次IPO融資到錢,倒是可以對核心技術人員獎勵,還能以更市場化的待遇聘請到更為尖端的技術人才。
最后,趕碳號還是那句老話,行業尚未走出低谷,產能出清的烈度將會越來越猛,令人難堪的故事也會越來越多。光伏瓜友們,坐穩扶好。
END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