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Simon Bailly
分享一個我身邊好命女生吧。
啥叫好命?
運氣棒棒,人生走上坡路的人。
這兩年經濟下行,失業也是尋常,很多人流年不利。
怎么就好命了呢?
她一開始也沒這么好命。2021年她開始進入股市,持續定投基金,買買買...
當大量錢都買完了,趕上了崩盤,一不小心就“套牢”了!
兩眼都是淚
恰好她談上了戀愛、結婚、生娃,一氣呵成。
生活翻天覆地。
壓力巨大。
這是前半部分。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因為股市浮虧,沒法痛心割肉——就影響了她原本的買房計劃。
沒買成房
生活壓力大,得掙錢呀。她苦心做博主,哪怕剛生娃身體狀態不佳,也沒放棄。
到了2025年,她突然發現,人生悄悄發生了變化。
A股進入牛市。
她的基金全回本了,填完虧損,喲,還掙了20%多。
最重要的是—— 她逃開了房市大劫。
如果2022年在北京買房,那現在很可能浮虧200、300萬。
兩個陰差陽錯,硬生生幫她避坑、掙錢。
如今娃大了,帶娃壓力也小了很多;因為堅持足夠久,事業也慢慢開花結果。
我只能感嘆:
人生處處充滿變數。
躲過了房市大劫,撐到了A股走牛。
娃也有了,事業也有了。
環境有環境的大周期,個人有個人的小周期,一碗湯圓還有不同餡呢~
重要的是——
做好自己的事,等到時來運轉。
讀者中,過去5年有類似命運的人么?
可以舉爪說說~
二
不同的時點,做恰巧的安排,說易行難。
沒人猜得透未來。
讀者問我——
“如果牛市結束,越女會怎樣賣掉A股籌碼?”
我現在總體保持不變,沒有減倉。
也不打算大筆再加子彈了。
對于我來說,止盈的時點仍未到來。但如果暢想下,我將來可能有兩種方式止盈。
一是會把成長股,調回收息股。
穩穩收現金流。
它們的收益吸引力,遠勝過固定收益理財。
而且有免稅效應。
未來一個特征是,咱們做許多投資有稅費成本。
股市還是稅收洼地。
沒有資本利得稅;持有滿1年,分紅也不用交個稅。
二是,會止盈掉一部分,落袋為安。
屆時離場的現金、估計就不會再回到股市了。
想法還很粗糙,邊走邊看。
時間還久,就是先YY一下。
。。。
我不擅長短線交易。
把更多心思放在長周期,給資產做做調倉。
環境有環境的周期,咱們可以規劃自己的小周期嘛~
每個人想法不一樣。
但現階段,有個建議大體不會出錯:
大家在減倉時,都提前有個規劃。
先想好——減了的子彈,未來怎樣安排?
如果行情持續慢牛,空倉也會巨難受。
但要 竭力避免一種情形:
未來上漲了,帶著更多的籌碼殺進來。
熊市不是虧損根源...牛末高位大筆加倉才是禍根。
做T可以理解,T好了能降成本,T飛了也別太難受。
三
另外今天公布了10月CPI數據, CPI同比漲0.2%。
上個月是- 0.3%。
我看有人討論,是不是物價開始回暖了?
就一個月回暖,沒有太大意義。
CPI最少要站上1%,或者連續幾個月回暖,才有信號意義。
物價仍舊綿軟無力。
反饋在A股——就是消費股、地產股、傳統醫療股...這些 和消費息息相關的板塊。
持續趴著,狗都不理。
資金更多還是炒作科技主題。
從光模塊,一路炒到了鋰電儲能電網。
我隱隱發現,最近連礦都沾上“科技”概念了。理由是AI算力中心建設要用到銅呀、儲能要用到鋰呀...blabla
有點哭笑不得。
只要能漲,能找出N個看漲理由;
只要下跌,能找到N個看空理由。
如果未來消費能回暖,物價上升,“消費老登們”肯定會有像樣表現。
但,這一天何時到來呢?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