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時代周報 作者:雨辰
近日,*ST寶鷹(002047.SZ)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由珠海大橫琴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橫琴集團”)變更為海南世通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世通紐”),實際控制人由珠海市國資委變更為傅曉慶、傅相德姐弟。至此,珠海國資接盤五年的“國資托底”故事宣告落幕。
自10月27日復牌以來,*ST寶鷹連續9個交易日漲停。11月5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ST寶鷹證券部,其工作人員表示:“近期股票嚴重異動或與‘易主’相關,也許是市場對我們未來的運作存在一些猜測。”至于公司今年是否有望“摘星脫帽”,該人士稱:“主要看2025年凈資產能否轉正,若今年能扭負,就不會觸發退市條件。”
不過,11月7日,*ST寶鷹股價迎來“9連板”后的首個跌停。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收3.55元/股,總市值約53.83億元。
國資5年耗資45 億元“托底”
*ST寶鷹(此前證券簡稱為“寶鷹股份”)成立于1993年,主營建筑裝飾工程,上游涉及水泥、木材、鋁材等原材料,下游深度依賴房地產、公共建筑及商用項目。
然而,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讓*ST寶鷹這一與房地產深度捆綁的建筑裝飾企業迅速陷入困境。2020年,*ST寶鷹來自某地產企業的銷售收入占比曾一度超過四成。2021年,因某地產企業流動性危機,*ST寶鷹對該地產企業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按50.48%比例計提16.75億元壞賬準備;2022年又按80%比例補提5.84億元,同時因投資珠海建贏確認3.17億元虧損。疊加客戶信用風險暴露,當年額外計提12.81億元減值準備。
由上述地產企業引發的大量應收款壞賬,直接導致*ST寶鷹2021-2022年合計虧損超38億元。
而在2020年,珠海國資就開啟了介入進程。2020年1月,*ST寶鷹引入航空城集團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2023年3月,大橫琴集團通過協議受讓及表決權委托,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為“托底”企業,珠海國資分階段持續投入:2020 年 5 月,航空城集團以 5.48 元 / 股收購*ST寶鷹 2.95 億股,耗資約 16.16 億元,2022 年 1 月再以 4.04 元 / 股參與定增 1.75 億股,追加投入約 7.06 億元,該階段合計投入 23.22 億元;2023 年 2 月,大橫琴集團以 4.932 元 / 股收購航空城集團所持 2.95 億股,耗資 14.55 億元,2024 年又以 7.8 億元接盤虧損嚴重的子公司寶鷹建設(其中 7.8774 億元以債權抵銷,55.18 萬元以現金支付),該階段合計投入 22.36 億元。綜上,珠海國資累計總投入約 45.58 億元。
但在種種“托底”措施下,*ST寶鷹虧損局面仍未扭轉。Wind數據顯示,*ST寶鷹2021年至2024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6.52億元、-21.88億元、-9.71億元和-7.42億元,四年累計虧損約55.53億元。
![]()
Wind
2025年4月28日,*ST寶鷹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ST寶鷹”。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僅3.12億元,同比下降74.35%,歸母凈利潤虧損2375.84萬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581.82萬元。
*ST寶鷹公告稱,若截至2025年12月31日,公司實現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無法轉為正值,深圳證券交易所將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民企攜 8 億定增接盤
在連年虧損、退市風險迫近之際,*ST寶鷹迎來第三次“易主”。
10月24日晚間,*ST寶鷹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由大橫琴集團變更為海南世通紐,實際控制人由珠海市國資委變更為傅曉慶、傅相德姐弟。
根據公告,此次控制權變更采用“協議轉讓+表決權放棄+全額定增”的組合方式。大橫琴集團擬將所持*ST寶鷹5.01%的股份轉讓給海南世通紐,轉讓價格為每股不低于4.67元,股份轉讓價款合計不低于3.55億元。
與此同時,大橫琴集團及其關聯方將放棄其持有的全部*ST寶鷹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為新控股股東拿下控制權“掃清”道路。
此外,*ST寶鷹擬向世通紐定向發行不超過4.23億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權變更的同時,各方還作出了一系列與“保殼”相關的承諾。大橫琴集團承諾,在2026年度結束前,將確保“*ST寶鷹”恢復為“寶鷹股份”。若未達成該目標,雙方將解除《股份轉讓協議》。
對于*ST寶鷹的主要業績來源——核心子公司寶鷹建科,大橫琴集團承諾在2026年度及2027年度,每一會計年度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均不低于3億元,且各年度均不發生虧損。若未實現,大橫琴集團將以現金方式向*ST寶鷹進行補償。
跨界光電半導體能否 “改命”?
此次接盤的海南世通紐,成立于2025年9月10日,自設立以來未實際開展經營。
其實際控制人傅曉慶、傅相德姐弟控制著14家企業,涉及金融、建筑工程、貿易、新能源及礦業等多個領域。
新股東擬入主的同時,*ST寶鷹宣布擬投資布局光耦合器項目,以謀求向光電半導體領域轉型。
不過,*ST寶鷹在公告中坦言:“截至目前,公司暫未開展高端光耦產業領域相關業務,暫未簽署相關領域的投資合作協議及訂單,產線尚未開始建設,未來能否形成實質性業務、產生經營效益、實現商業化以及具體業績情況均存在不確定性。”
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從建筑裝飾跨界光電半導體,技術壁壘高、資金周期長,難度不亞于“改頭換命”。兩三年前,地產企業跨界新能源成為“保殼”熱門路徑。如今風口轉向半導體,但資本市場是否仍會買賬,仍是未知數。
距離年底已不足兩月,留給*ST寶鷹“保殼”時間已所剩不多。“后續可以關注我們的公告,一定會有(避免退市)舉措。”前述*ST寶鷹證券部工作人員稱。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