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圖近日宣布推出“掃街榜”,聚焦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涵蓋美食、酒店、景區三大核心類目,其中餐飲商家榜單成為重點突破方向。該榜單創新設置了“本地人愛去”“多次前往”“煙火小店”等特色標簽,計劃覆蓋全國300余個地級市,標志著高德從單一出行工具向綜合性生活服務平臺邁出關鍵一步。
此次戰略調整與阿里巴巴近期對本地生活業務的深度整合密切相關。今年以來,餓了么被納入中國電商事業群,與淘寶閃購實現供應鏈全面打通;盒馬則通過接入88VIP會員體系,進一步融入阿里電商生態。高德此次獨立推出榜單項目,雖未納入淘寶事業群,但被賦予“線下流量入口”的戰略定位。集團CFO徐宏此前透露,將投入500億元布局新型服務業電商市場,重點投向技術研發、即時配送網絡、市場培育及生態建設四大領域。
為推動“掃街榜”落地,高德同步啟動“煙火好店支持計劃”,通過三重補貼策略吸引用戶到店消費:發放2億元出行補貼(含公交地鐵券、打車券、加油券),降低用戶出行成本;投入9.5億元交易補貼(含到店優惠券、招牌菜折扣),全部由平臺承擔;每日為優質小店提供5000萬次流量曝光,并投入3000萬元激勵內容創作者制作推廣素材。這一策略與淘寶閃購此前通過補貼搶占外賣市場的打法高度相似,后者上線四個月后日均訂單已突破8000萬單。
盡管高德在用戶認知中仍以導航工具為主,但集團內部對其轉型寄予厚望。分析指出,高德日均數億次的導航場景可精準導流至周邊商家,形成“導航-決策-消費”的閉環。例如,用戶規劃路線時可直接查看目的地周邊團購信息,這種場景化滲透或改變用戶消費習慣。此前阿里對口碑網的多次調整已證明,單純到店業務難以獨立生存,而高德與餓了么、菜鳥的物流數據協同,可能構建起更穩固的本地生活護城河。
高德地圖CEO郭寧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掃街榜”將堅持“永不商業化”原則,這一決策與阿里對生態型業務的定位高度契合。回顧歷史,口碑網自2004年創立以來歷經多次戰略調整,2015年重啟后與餓了么合并,最終于2025年并入高德體系。這種波動反映出阿里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探索軌跡:從獨立平臺到生態協同,從直接盈利到流量支撐。如今高德首次實現季度盈利,或為阿里生態提供新的價值評估維度——某些業務可通過降低生態內其他板塊的運營成本,間接實現整體收益最大化。
阿里巴巴的底層邏輯在于,外賣、地圖等業務雖短期面臨虧損壓力,但作為生態入口可帶動電商、物流等核心業務的增長。例如,餓了么的即時配送網絡為淘寶閃購提供了運力保障,高德的導航數據則優化了菜鳥的物流效率。這種“戰略性投入”思維,在集團2026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得到驗證:淘寶閃購用戶數較四個月前增長200%,活躍騎手規模擴大三倍。高德能否復制這一路徑,成為比肩淘寶的線下流量入口,將取決于其能否真正改變用戶的消費決策路徑。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