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資本熱度,無疑屬于智元機器人。
先是7月初,上市公司上緯新材發布公告稱,智元機器人擬以21億元收購其控股權。消息發布后,上緯新材股價應聲上漲,16個交易日內錄得11個20%的漲停板,市值從31億元暴漲至371億元,成為2025年A股市場首只“10倍股”。隨后在8月1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玉禾田也因智元入股的消息股價大幅拉升。
一時間,“智元機器人效應”在二級市場蔓延開來。不僅散戶為之興奮,聽說一些投資機構在總結會上,都開始研究如何提前布局“智元概念股”了。
最新進展是,在近日舉辦的首屆合作伙伴大會上,智元機器人董事長兼CEO鄧泰華透露,公司預計將于年底完成C輪融資,并計劃引入更多國際產業方投資。這將是智元機器人成立三年以來的第12輪融資,早在今年5月完成B+輪融資后,其估值就高達150億元,已經是國內具身智能賽道未上市企業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沒有之一。
隨著公司熱度迅速攀升,除了內部團隊,感受最為直觀的莫過于其背后的投資人。鼎暉智元項目負責人告訴投中網,近期希望通過鼎暉接觸智元的機構絡繹不絕,“無論是地方政府、產業資本,還是具備直投能力的LP,幾乎都在尋求與智元對接的機會。”
早在2023年4月,鼎暉投資就參與了智元機器人的A輪融資,并且又在隨后的A2輪中繼續加注。如今兩年過去,這個內部定義的“S項目”也為機構帶來了不菲的賬面回報。
然而投中網發現,智元機器人還只是鼎暉在具身智能投資中的冰山一角。在多數人的固有印象中,常將鼎暉與消費投資緊密關聯,殊不知,早在九年前,這家老牌PE就已展現出其在硬科技投資中“冒險者”的一面:當人形機器人還被普遍視為“科技玩具”時,鼎暉便押注了商業前景尚不明確的優必選。此后,機構又陸續投資了埃夫特、強腦科技、星動紀元、蘇州鐵近等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如今,鼎暉已逐步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機器人產業生態,也為中國硬科技投資提供了一種獨特而前瞻的范式。
一次精準出手
鼎暉對于智元的投資,是一個標準的“水下項目”價值發現的故事。
鼎暉最早接觸智元機器人團隊是在2022年底,當時國內一級市場具身智能的投資熱度還未起來,智元更是完全處于“水下”,距離完成天使輪融資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不過這一年,美國具身智能行業卻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市場格局的關鍵事件——2022年10月,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的發布會上展示了其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原型機。在視頻演示中,這款機器人在沒有系繩的情況下自主行走,完成了轉身、停止、揮手問候等動作,甚至能在辦公室環境中提起水壺澆花、搬運物料,并能主動避讓周圍人員。
擎天柱的發布,不僅在科技界引發了廣泛關注,更讓鼎暉團隊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技術拐點。鼎暉智元項目負責人表示:“當時我們預判,人形機器人將在8-10年內迎來行業的‘Iphone4時刻’。”
![]()
圖/智元遠征A2旗艦版人行機器人
而在此之前,鼎暉其實已經對具身智能領域進行了數年持續調研,對上下游鏈條、技術路徑、核心人才有過系統判斷。在其看來,只有真正具備從硬件、算法到場景融合的全鏈穿越力的團隊,才能成為這場軍備競賽的最終贏家。
智元機器人,某種程度上正是符合上述標準的理想標的。
“智元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一種罕見的系統型能力——其將機器人硬件、控制系統、操作系統與場景算法進行深度耦合,不做堆料式的硬件,也不止步于軟件層的精巧打磨,而是構建出一個橫跨感知、控制、交互與應用的軟硬一體化平臺。這種從底層架構開始打通、從系統能力中錨定壁壘的路徑,正是具身智能時代的關鍵解法之一。”鼎暉認為。
當市場趨勢和團隊優勢均被驗證后,2023年4月,鼎暉果斷出手參與了智元機器人的A輪融資,并在隨后的A2輪繼續加注。這一項目也被鼎暉內部定位為級別最高的“S級”項目。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智元機器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又累計完成了6輪融資,吸引了高瓴、紅杉、騰訊、比亞迪等頂級財務與產業資本,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明星項目。而鼎暉也憑借這筆早期投資,獲得了亮眼的賬面回報。
9年耕耘,機器人產業圖譜初現
翻一下鼎暉的機器人投資圖譜不難發現,類似于“押中智元機器人”的故事,過去幾年在這家機構頻繁上演。
優必選就是典型案例之一。2016年,“具身智能”這一概念尚未成為共識時,鼎暉投資就做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頗為冒險的決定——領投優必選的B輪融資。
彼時機器人行業尚未脫離“演示性工程”階段,人形機器人多被視為技術表演或消費玩具的延伸,真正用于工業生產、具備工程閉環能力的項目寥寥無幾,而優必選也還只是一家商業化前景模糊的創業公司。直到2019年,優必選第三次登上春晚,6臺人形機器人與明星演員同臺表演了歌舞《青春暢想》。優必選開始進入更多公眾視野。
2023年12月29日,優必選登陸港交所,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商業化方面,就在昨天(9月3日),公司宣布獲得了某國內知名企業2.5億元采購合同,這也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大訂單。至此,優必選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已累計獲得近4億元合同。受此影響,公司股價9月4日開盤即大漲,截至發稿,市值達500億港元。
從時間線來看,優必選是鼎暉投資布局具身智能賽道的起點,自那以后,機構開始穩步出手,且視野并不局限于機器人本體,而是向全產業鏈延伸。
2017年中,鼎暉完成了對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埃夫特的投資,并助力其完成了對意大利W.F.C集團的收購。2018年,鼎暉又前瞻性地投資了后來的“杭州六小龍”之一的強腦科技,實現了機器人——新一代腦機接口的雙投資矩陣。
2021至2022年,鼎暉堅定看好“AI手術規劃+導航+機器人”這一手術數字化方向,相繼布局手術機器人企業長木谷和愛博合創。2023年,出手了成立尚不足一年的智元機器人。2025年,鼎暉繼續完善產業鏈拼圖,投資了清華系具身機器人公司星動紀元,以及特微軸承供應商蘇州鐵近。
![]()
圖/鼎暉機器人產業生態布局
事實證明,鼎暉的眼光的確獨到。
2020年,埃夫特在科創板上市,被視為國內機器人市場回暖的一個重要信號。2024年以來,公司全年機器人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30%,增速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2024至2025年間,長木谷自主研發的骨科手術機器人與髖關節手術機器人也先后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幾乎同一時間,葛均波院士團隊利用愛博合創手術機器人系統,成功完成了高難度左主干及分叉病變的5G遠程血管介入手術,實現上海-喀什兩地超過5000公里的零距離遠程手術,這也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介入治療的跨城遠程手術。
2025年8月,在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星動紀元推出的全尺寸雙足人形機器人“星動L7”以95.641厘米的原地跳高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并奪冠,這家清華系公司因此備受矚目。據悉,星動紀元目前已經實現了軟硬件全棧自研,商業化方面已交付產品超300臺,手握百余臺訂單,客戶覆蓋全球市值前十科技公司中的九家,海外訂單占比超過50%。
![]()
圖/星動紀元L7展現的跳躍能力
當前,具身智能投資正向上游核心部件延伸,靈巧手成為熱點。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鼎暉投資的強腦科技展出新一代仿生靈巧手Revo2,同樣吸引了眾多關注。
鼎暉與強腦科技的結緣于2018年,當時公司創始團隊將技術從美國帶回國內進行產業化,并落地杭州余杭。前瞻技術+公益使命,是當年鼎暉落子強腦科技的關鍵。現如今,強腦已突破多項核心技術,“固態凝膠電極”與“智能假肢算法”達世界一流水平,被譽為“杭州六小龍”之一。
當然,上述案例還只是鼎暉機器人圖譜的一隅。在過去的9年里,鼎暉已經系統完成了對優必選、埃夫特、智元機器人、長木谷、愛博合創、強腦科技、蘇州鐵近、星動紀元等多家產業龍頭的投資,這些投資組合覆蓋了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整機制造,到垂直行業應用的整個產業鏈中的多個環節。
“不做風口捕手,只當水下探礦人”
在一級市場,押中單個明星項目或許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能夠持續挖掘并投到具有巨大潛力的“水下項目”,就絕非偶然。
據投中網了解,鼎暉內部自消費時代起就一直踐行一套系統的投資方法論,即通過產業鏈建模,提前識別關鍵節點,在行業爆發前預判主流發展路徑,并完成前瞻性卡位。而這,正是鼎暉能夠早于多數同行布局具身智能領域的關鍵所在。
早在投資優必選之前,鼎暉就已長期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機會,并成功投資了“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這筆投資進一步推動了團隊對人工智能產業走向的思考,使其意識到,人工智能的真正價值并非局限于技術本身,而在于與具體產業和場景的深度融合。基于這一認知,鼎暉開始系統性地關注那些能夠有效結合AI技術與實際應用的產業投資機會,并在2016年將AI+機器人(今天稱之為具身智能)鎖定為重點布局賽道之一。
當然,這種獨特投資方法論的構筑,非一日之功。它既來自于鼎暉多年積累的高質量創始人網絡,也來自其內部基金在多個行業長期構建的行業掃描機制。
據了解,鼎暉為了深入了解行業,曾對市場上近百家機器人企業進行全面梳理,從上游的新型材料與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的整機交付與應用落地,覆蓋了產業鏈的各個關鍵環節,完成了近千頁的深度研究報告與分析材料。“唯有看得足夠廣、挖得足夠深,才能在行業的萌芽期精準捕捉到趨勢,并預知未來技術的演變。”
同時,鼎暉強調“投早”不是在賭賽道,而是在深水區中判斷誰在十年后仍然站在戰場。技術風口總有更替,但真正具備系統組織力和扎實能力的創業者,終會在適當時機脫穎而出,鼎暉的任務,就是提前找到他們。
不久前投資蘇州鐵近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家企業專注微型和特微型軸承13年,在不依賴外部融資的情況下已成為行業龍頭。
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一個重要的核心部件是靈巧手,而靈巧手需要用到大量的微型和特微型軸承。長期以來,全球微型軸承市場基本被美蓓亞三美、日本精工等來自日本、美國和瑞典的全球八大軸承企業所壟斷。而蘇州鐵近,正是在這一“卡脖子”環節成功撕開一道裂口的存在。
目前,鐵近科技的成熟軸承產品已經在靈巧手中得到大量應用,四點接觸軸承、柔性軸承等新產品正在配合廠商積極研發,已經小批量出貨,在對應產業鏈環節有獨占性。客戶層面,時下炙手可熱的明星獨角獸企業,都與鐵近科技有著合作往來。
這家“水下”企業完美體現了鼎暉對“硬科技”投資的理解:不追逐光環,而看重真實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地位。
除早期發現之外,鼎暉更強調也更擅長“長期陪跑”。以埃夫特為例。在這一筆投資中,鼎暉不止于財務投資,還深度協助其完成對意大利W.F.C集團的收購,推動企業實現全球化躍遷。從盡調、交易設計到治理整合,鼎暉提供全方位戰略支持,真正扮演“陪伴式”戰略合伙人的角色。
眾所周知,具身機器人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性產業。對于投資機構而言,單點突破難以持續,真正長期有效的機會依賴于對產業鏈條的整體理解與通盤布局。而鼎暉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機構從一開始就并非基金團隊各自為戰,而是通過旗下PE、VGC、百孚三只基金協同推進,從底層核心部件到整機平臺、再到實際應用場景,構建起了一張多維互補、協同賦能的投資生態網絡。
這種跨基金、跨階段的系統化布局,不僅體現了鼎暉在戰略協同與資源整合層面的積淀,更展現出成熟投資平臺在構建產業生態中的獨特價值。而這種能力,往往也只有在行業中長期深耕、具備多周期洞察力的機構,才能真正具備。
節奏:在謹慎與冒險中尋找平衡
一直以來,鼎暉似乎很少給市場以“驚艷”之感。尤其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年代,這家老牌投資機構并未躋身最激進的投資者行列,也因此一度被外界質疑因“過于謹慎”而錯失風口。然而在具身智能這一新興賽道中,鼎暉卻展現出其作為一級市場“冒險者”的另一面。
表面看似矛盾的兩種投資性格,實則源于同一套內核邏輯——鼎暉始終遵循著自己所堅持的節奏運作:即不爭搶爆點,更少押注一時紅人,而是通過長期研究和前瞻判斷,在大多數人尚未將其視為“產業”的時候,率先埋下種子。
過去9年,這種介于冒險與謹慎之間的平衡感,不僅為鼎暉帶來了智元、優必選、埃夫特、強腦科技、星動紀元等一系列代表性案例,也為中國硬科技投資提供了一種別樣的范式。
在復雜多變的一級市場中,真正的智慧或許正體現在:既能看到遠方,也能看清腳下;既能勇敢押注未來,也懂得如何規避風險。這或許也是鼎暉能夠在多個周期中持續創造價值的關鍵所在。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