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格力電器宣布了中期“零分紅”計劃,與去年中報后推出的“每10股派10元”的分配方案形成鮮明反差,而格力做出不分紅決定的時間點剛好也在25年中報披露后,成功引發了外界對這份成績單的好奇,究竟是不如人意?還是暗藏玄機?
01,財報“失速”
8月28日晚,格力電器發布了2025年中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總營收976.19億元,同比下滑2.66%,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44.12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扣非凈利潤為139.46億元,同比微增0.59%。
![]()
圖:白電三巨頭中報對比,截自百度股市通
與此同時,格力電器的“老朋友”美的和海爾也前后腳披露了中報:
2025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2523.31億元,同比增長15.68%;實現凈利潤260.14億元,同比增長25.04%;
2025年上半年,海爾智家實現營收1564.94億元,同比增長10.22%;實現凈利潤為 120.33億元,同比增長15.59%;
美的和海爾皆實現了營收和凈利的雙位數增長,那為何白電三巨頭中唯一一個“負增長”的帽子,扣到了格力電器頭上?
拆分業務板塊來看,格力電器上半年在消費電器業務實現營收763億,下滑5.09%,內銷主營業務實現營收711億,下滑5.27%;
從主營品類來看,格力電器家用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8.3%、3.7%、8.8%;但中央空調銷售規模同比下滑5.5%;
格力電器解釋稱受到了房地產市場調整和項目市場乏力的影響,導致內銷額同比下降10.1%;
也就是說業績的“疲軟”還是在最核心的空調業務上。
誠然,這與行業大環境的變動也有一定的關聯,據第三方權威調研機構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二季度家用空調線上2,100元以下的低端機銷量占比首次超過50%,中高端需求承壓,以往這恰好是格力空調的主戰場,如今卻成了拖累公司營收和利潤的“背鍋對象”。
并且,如果一季度尚且可用暖意來形容,那二季度的業績未免“寒氣”難掩了,在該季,格力電器實現營收558.2億元,同比下降12.0%,實現歸母凈利潤85.1億元,同比下降10.1%,扣非凈利潤82.3億元,同比下降11.9%,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了兩位數下滑。
在雪球平臺,甚至有自稱“2021年就持有格力的股東”的投資者的網友發布了《五問格力》的帖子,問題一個比一個犀利,在該帖文的評論區更有大量網友進行或點贊或轉評的互動。
![]()
圖:雪球平臺投資者五問
筆者認為,投資者有情緒能理解,但持股任何公司,理論上有賺就有賠,格力本季業績下滑和整個中報都略顯疲軟是不爭的客觀事實,但不表示Q3、Q4沒有轉暖的余地,當然這也僅代表筆者一家之言,完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切記!)
我們還是將視線繼續拉回到空調市場,這一被格力視為王牌中的王牌的業務,如今卻迎來了空前的競爭烈度,除了美的和海爾等傳統勁敵,又半路殺進來了小米和華為這兩個“不速之客”!
據奧維羅盤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空調線上市場,格力空調市占率23.62%,同比減少0.17%;小米空調市占率15.32%,同比增長4.78%,線上市場,來勢洶洶的小米的品牌勢能,已不容忽視;
據奧維云網統計的7月份中國空調市場全渠道的銷量數據來看,美的排名第一,份額為29%,同比下滑了一個百分點,格力排名第二,市占率17%,同比下滑2個百分點,海爾以15%的份額排名第三,同比大漲4%,是TOP 5中,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品牌。
![]()
也就是說,如果放眼全渠道來看,美的斷層第一的優勢十分明顯,目前“老二”格力電器最應該提防的對象,不止是線上的小米,還有緊追不舍的老對手、空調“老三”海爾,而就在這本已十分焦灼的戰場,新的“變量”還在不斷涌現:
8月25日,華為鴻蒙聯合美博集團MEIPONT共同推出的首款生態產品風神之眼正式全球首發,是為鴻蒙造選正式進軍空調領域的標志,并且MEIPONT將成為華為智家冷暖新風子系統的產品硬件核心。
![]()
技術層面,該產品擁有華為自研的星閃近距離無線聯接技術,AI賦能的小藝語音助手還支持包括粵語、川渝等在內的12種方言來控制空調,更有AI人感精準識別帶來的“風隨人動”、“風避人吹”、“人近風柔”黑科技體驗。
此外,該款新品的APF達到了 6.03,相較國際三級產品,節能率高達45%,而且,注意,該款產品首發價定檔2999,國補到手價更是2399.2元起,可以說直擊線上空調競爭最激烈的價格區間,野心可見一斑。
![]()
8月30日,行業首款通過OpenHarmony 5.0認證的空調-華凌神機二代開源鴻蒙版正式全球亮相,該款產品以華為海思芯片+開源鴻蒙系統&星閃技術+美的制造工藝(華凌為美的旗下子品牌)為主打賣點,目標直指Z世代群體。
在前狼后虎的空調市場,“失速”的格力電器能否實現逆轉?
02,格力內心OS:不慌!
在筆者看來,格力電器財報釋放的“寒氣”雖然足以引起重視,但并沒有到大傷元氣的地步,因為格力電器擁有行業數一數二的根基,這種幾十年沉淀下來的深厚品牌資產和產品競爭力,或許才是董明珠一往無前的最大底氣。
先來看一組硬核數據,報告期內,格力電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283.29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453.06%,同時現金儲備也來到了1223.71億的規模,超過了理想、小鵬和蔚來等造車新勢力,這無疑釋放了一個利好訊號——格力不差錢!
有錢才有砸研發的動力與實力,我們再來看格力電器的核心科技: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38.92億元,同比增長7.05%,報告期內,公司申請專利2397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495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346項。
截至2025年6月末,格力累計申請專利約13.19萬項,其中發明專利約7.23萬項;累計獲發明專利授權2.82萬項,是唯一一家連續九年進入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的家電企業。
格力目前坐擁全球最大的空調研發中心,現有16個研究院、152個研究所、1411個實驗室、1個院士工作站(電機與控制),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各1個,同時成為國家通報咨詢中心制冷設備研究評議基地、國家標準驗證點(制冷設備節能)。
所以,真的不怪董明珠“吹”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至少在空調領域,格力的技術優勢仍然是行業領先的,而且哪怕中央空調銷售規模占有率有所下滑,但格力仍然是妥妥的頭號扛把子:
據行業權威媒體i傳媒發布的《2025H1中國中央空調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格力中央空調蟬聯2025年上半年銷售規模占有率第一,以超15%的銷售規模占有率持續領跑中國中央空調市場,彰顯了公司在中央空調市場的領導力與品牌影響力。
![]()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格力電器研發的300公斤機器人用高防護高功率密度伺服電機,目前已經在大部分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批量應用。
汽車電子領域,格力開發的車載OBC的450V560μF高可靠性電容器,拓展了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新賽道。
在芯片領域,格力電器全資子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擁有MCU、功率半導體和AIoT SoC等系列產品:
其中,32位系列MCU芯片已在家用空調、商用多聯機、線控器、遙控器等終端產品上實現批量應用,年用量超過4000萬顆;功率半導體FRD、IGBT、IPM、PIM等已在變頻空調上實現批量應用,年用量超過3000萬顆。
格力電器全資設立的珠海格力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負責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晶圓制造、功率器件封裝測試、半導體檢測及相關產品服務,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商業空調、家用空調、生活家電、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充電樁等領域。
![]()
電子元器件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芯片生產線,并配套建設行業首座超級能源站,工廠核心設備國產化率超70%,集成AI缺陷檢測系統,實現“外延片-晶圓-封裝”全流程自主可控。
當然,格力電器史詩級力度搞自研絕不僅僅是向世界秀肌肉,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產品體驗的同時,實現企業的降本增效
比如格力自主研發的空調主控芯片,已經規模化量產商用了,一年大約為公司節約了近10億成本,黑燈工廠里也有一些前沿AI技術的落地應用,讓產品能效最高提升至20%,就連溫控的算法也是自研的,這也是保障用戶體驗的關鍵。
再如格力自主研發的凌達壓縮機,就具備低摩擦、高效能運動等優點,并且電機、電容等核心部件實現了全棧自研和自產,節省成本開支超30%,并且垂直整合的效率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海外業務收入達163.35億元,同比增長10.19%,目前已在全球建立近500家自主品牌代理商網絡,產品遍布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主品牌占出口銷售總額的比例近70%。
有理由相信,隨著硬核技術創新與降本增效的協同效應放大,隨著海外業務的遍地開花,格力電器,未來仍可期!
參考資料:
格力電器財報、部分圖源網
格力中央空調再下一城!勇奪2025上半年銷售規模冠軍-互聯網那些事
創新破局、出海提速,格力電器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超144億元-中國財富網
中國空調頭部陣營繼續震蕩,海爾成前三名中唯一凈增長企業-新華網
二季度營收、凈利潤同比下滑超一成,格力電器股價大跌近6%-澎湃新聞
空調行業進入新時代,鴻蒙智選MEIPONT智能空調“風神之眼”上市-新浪財經
全球首發:華凌、海思推出行業首款通過開源鴻蒙認證的家用空調-IT之家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