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浪潮奔涌激蕩,誰能規模化復制、落地技術能力,誰才能放大AI的持久價值。
??懂財帝出品 · 作者|嘉逸
AI洪流席卷中國,正重塑千行百業。
然而,在“理想的沃土”金融業,AI卻陷入了落地瓶頸。
保險、銀行、汽車金融公司等,內部“數據孤島”林立,數據繁雜、混亂,缺乏高質量語料,導致AI大模型經常出現幻覺。
在業務端,AI Agent已經是“一把手工程”。但目前,金融Agent大多應用在智能問答、知識檢索等非核心場景,還未深入到信貸、風控、財富管理等核心領域。
中國金融業,總資產規模已達512.1萬億元,是經濟的“血脈”,事關14億國人的錢袋子。數智化轉型,迫在眉睫。
這也是高層的要求。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發展將取得顯著成效,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將取得積極進展,數字化金融監管能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
問題越是棘手,就越有解決價值。
部分擁有領先的AI、大數據等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如金融壹賬通,正勇敢“拓荒”探索、踏實解題。
它們是數字金融的“AI引擎”,正助力百萬億金融業“智變”。
1 | AI「重塑」數字金融
AI+金融,充滿著想象力。
麥肯錫預測,生成式AI將為銀行業帶來2000億-3400億美元的新增價值,若充分釋放AI潛力,將帶來14%-24%的潛在利潤提升。在保險業,AI將帶來500億-700億美元的新增量。
當前,中國進入低利率周期,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普遍承壓。對他們來說,AI已經是“必答題”,是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機遇。
但,現實很“骨感”。AI和嚴肅、專業的金融場景之間,似乎橫亙著一道巨大的鴻溝。
該如何跨越?在筆者看來,AI落地金融業,重構生產力,離不開科技公司的支持和賦能。
海外已有例證。高盛和Cognition Labs合作推出的自主軟件工程師Devin,使代碼生產效率提升了3-4倍。富國銀行與谷歌合作,向員工提供Agentic工具,已應用于合同管理、客戶服務,以及投行等業務。
國內,亦有創新實踐。作為“懂金融”的金融科技平臺,金融壹賬通正下沉到產業一線,幫助金融機構彌合“AI鴻溝”。
某全國性財險公司是受益者之一,引入金融壹賬通的數字化保險解決方案后,依托VoLTE技術和AI圖像識別系統,其理賠人員作業效率提升了25%,運營成本下降30%,降本增效顯著。
在銀行業,AI正滲透至核心業務場景,釋放價值,并創造了可持續的業務增量。
以某民營銀行為例,基于金融壹賬通的數字化銀行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技術構建了風險評估模型,貸款審批效率提升了40%,AI風控能力提升了50%。同時,該行還通過深度挖掘客戶行為數據,實現了精準產品推薦,進一步提升了業務轉化率和客戶滿意度。
在汽車金融領域,國內某知名汽車金融公司與金融壹賬通共同落地了智能視覺解決方案,其零售貸款面審業務自動審批通過率超過70%,累計放款超10億元,累計攔截信貸欺詐金額超過70萬元。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年,59%的生成式AI落地,都死在了路上。
數智化轉型,荊棘密布。ToB賦能,扎實落地,更是艱難。
但,金融壹賬通不僅突破了AI落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還為海量、痛點不同的金融機構,注入了澎湃的AI動能。
背后,源于硬核的技術實力+豐富的業務經驗。作為平安集團唯一對外金融科技輸出窗口,金融壹賬通深耕AI多年,擁有全球最大的金融數據庫之一,和平安集團沉淀了數十年的業務經驗。
基于此,它通過加馬平臺整合AI+大數據,打造出了數字基礎設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數據。AI時代,數據被譽為“新石油”,但金融機構平均只使用了不到20%的數據,大量數據價值被埋沒。
針對“數據困境”,金融壹賬通發布了構建在“湖倉一體”架構上的智能數據服務模塊,覆蓋了數據全生命周期,能幫助金融機構破解“看數難、用數難、找數難”的痛點,釋放數據資產的潛在價值。形象地說,它能讓數據成為流動的活水。
同時,金融壹賬通借力AI迭代了數字化銀行、保險等解決方案。如升級后的端到端數字化產險解決方案,已經結合了AI及先進分析能力,可實現數字化及自動化整個承保流程,涵蓋了風險預測、成本管理及風險控制的核心職能。
近期,金融壹賬通還創新推出了基于智能體的RaaS(Results as a Service,結果即服務)服務新范式,能有效降低客戶的前期投入和技術沉沒成本。
金融機構務實、精打細算、考核ROI,愈加信任金融壹賬通。截至目前,國內所有的國有行和股份行、99%的城商行、66%的財產險公司和48%的人身險公司,已使用金融壹賬通至少一種產品。
得益于此,盡管To B市場競爭極度激烈,但金融壹賬通仍穩健發展。2025上半年,金融壹賬通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為人民幣8.01億元,持續經營業務毛利率為26.1%。其中,得益于保險解決方案的交易量增加,運營支持服務收入同比增加了16.6%,至人民幣3.09億元。
2 | 「車生態」揚帆出海
2024年,全球AI投資規模超過3100億美元,全球金融機構競逐AI。
但在東南亞地區,數字化基礎薄弱,金融科技供給端空白,AI轉型舉步維艱。不過,越南、泰國、印尼等國家對金融科技都持開放態度,政策環境相對友好。
華泰證券認為,類比10年前的中國,東南亞潛力巨大,未來將是金融科技的“樂土”。
從發展空間來看,2024年,東南亞地區的互聯網信貸規模710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000-30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3%。
2024年,東南亞地區的保險科技市場規模約24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75億美元,增長2倍多。
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嗅覺敏銳,紛紛出海“淘金”。其中,大多數玩家聚焦互聯網信貸、互聯網券商領域。
金融壹賬通則另辟蹊徑,在提供數字化銀行、保險等解決方案的同時,背靠平安集團車生態的數據和經驗,還打造出了覆蓋交易、金融與全生命周期的客戶價值管理服務的車生態平臺。
具體來看,車生態平臺自帶強勁的“AI引擎”。例如,對接主流車載設備后,可實現對車輛狀態與駕駛行為的實時感知,以及結合車主行為數據,支撐個性化定價、風險控制與服務推薦。
更重要的是,車生態平臺積累了豐富、成熟的業務運營經驗,并能因地制宜,實現本地化適配。如風控模型構建引擎,能根據不同國家的數據環境進行本地建模,覆蓋貸前審批、貸中監控與貸后管理全流程。
一方面,這正好契合了東南亞地區的汽車產業發展形勢。
據悉,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五國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7500萬輛,年新車銷量約340萬輛。
但目前,這些地區的車貸滲透率、車險數字化率極低,也沒有線上化的汽車交易平臺,當地公司極度渴求數智化技術和成熟經驗。
越南某交通運營集團,是其中之一。近幾年,該集團積極拓展汽車服務和新能源車產業鏈,并希望通過科技手段升級其保險和金融服務能力,但遲遲未見成效。
今年上半年,該集團趕赴深圳,在訪問金融壹賬通總部后短短一個月,就決定簽署合作協議。
據悉,雙方將攜手打造東南亞地區標桿性數字車生態解決方案。金融壹賬通將依托其在汽車金融、車險科技、車后服務、大數據與AI等領域的成熟能力,為該集團定制“一站式”車生態解決方案,以推動其本土汽車生態的自主創新發展。
無獨有偶,東盟最大的零售銀行之一聯昌國際銀行、泰國DEPA代表團也與金融壹賬通開展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將共同探索汽車金融生態的新機遇。
另一方面,中國車企已進入大航海時代,2024年出口規模達640萬輛,2030年有望沖擊千萬輛大關。但受制于政策因素,終端To C的汽車金融支撐薄弱。
對此,一位專家直言:金融是起點,只有當品牌、產能、服務、數據、政策和金融協同形成閉環,中國汽車才能真正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
據此來看,金融壹賬通攜手海外伙伴打造的數字車生態,正為中國車企出海,提供“金融科技加速度”。
3 | 站在全球數智化的「C位」
PC、移動互聯網時代,歐美軟件巨頭引領全球數字化轉型。
如今,AI時代,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AI+云巨頭,金融壹賬通、富途、微眾銀行等金融科技“先鋒”,正迎頭趕上。
仍以金融壹賬通為例。
在東南亞,它正積極參與當地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上文提到的車生態之外,近期,金融壹賬通還和聯昌國際銀行簽署了四年期核心系統合作協議,和越南排名前五的某商業銀行簽署了核心系統建設項目協議。
在南非,金融壹賬通和南非耆衛保險集團的合作穩步推進,繼全能代理人項目單一產品后,擴展到了客戶服務平臺、承保理賠流程智能化等壽險核心系統項目。
在中國香港市場,金融壹賬通的智能視覺反欺詐亦取得了進展,它與一家香港本地銀行簽署了eKYC及AIGC Deepfake(大模型防偽)項目合作協議,覆蓋港澳及中國居民遠程開戶、身份認證以及反深偽檢測。
還有東南亞、中東、南非等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214家金融機構,在金融壹賬通的賦能下,也正成為AI時代的“弄潮兒”。
類比IOE,金融壹賬通等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實現了從“技術輸出”向“標準輸出”的遷躍。中國AI技術方案,正成為海外金融機構的關鍵基礎設施。
由此,技術也轉化成了可持續的商業能力。2025H1,得益于境外客戶對開發后維護服務的需求增加,金融壹賬通的開發后維護服務收入同比增長了32.3%。
但,AI對全球金融業的重塑才剛剛開始,無論是AI大模型、金融垂類模型還是金融Agent,仍需迭代進化和更大規模的落地實踐。
新科技浪潮奔涌激蕩,誰能規模化復制、落地技術能力,誰才能放大AI的持久價值。
以金融壹賬通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公司,不盲目拼參數,踏實解題,已經站在了全球數智化浪潮的“C位”,未來成長可期。
說明:數據源于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贊」「在看」與 「分享」,你對作者最大的支持。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