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8 月 8 日消息,據華為數字能源消息,國家衛(wèi)星氣象中心風云三號數據中心樣板點今日在北京正式發(fā)布。國家衛(wèi)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jiān)測預警中心)副主任、黨委常委馮小虎表示,風云三號地面數據中心是政府與科技企業(yè)合作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典范。依托華為先進技術,項目提升了氣象數據的存儲、處理和應用能力,為高精度氣象服務提供了強大支撐。
![]()
據介紹,風云系列衛(wèi)星已形成極軌與靜止雙星協同觀測體系,覆蓋全球氣象監(jiān)測需求。為應對海量數據處理需求,國家衛(wèi)星氣象中心采用華為高密微模塊、鋰電備電等技術打造安全可靠、彈性敏捷、綠色低碳數據中心,為氣候變化監(jiān)測提供堅實支撐。
作為國家衛(wèi)星氣象中心的核心基礎設施,風云三號數據中心采用全棧自主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構建起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算力底座,為風云三號 F 星(上午星)、G 星(降水測量衛(wèi)星)及即將發(fā)射的 H 星(下午星)提供數據處理和業(yè)務運行支撐。
![]()
該數據中心規(guī)劃建設 82 個高密 IT 機柜,總 IT 負載達 994kW,承載了 1000 多臺通算和智能服務器及配套存儲網絡設備。項目采用 4 套華為 FusionModule2000 智能微模塊,通過模塊化設計和一體化集成,實現一站式按需部署,顯著縮短了交付周期,滿足業(yè)務快速上線需求。
在供電系統方面,數據中心創(chuàng)新應用 2 套 1.2MW 超融合電力模塊,采用 2N 架構設計,S-ECO 模式系統效率高達 97.8%。智能母線方案節(jié)省了 8 個柜位空間,實現供配電全鏈路深度融合。備電系統采用 8 臺智能鋰電柜,滿足 1000kW IT 負載 20 分鐘備電需求,相比傳統方案節(jié)省 70% 占地面積,并配備三層 BMS 系統和 AI 預測技術保障安全。確保設計 PUE 值低于 1.3。DCIM 系統實現配電、制冷全鏈路可視化,通過 AI 算法實現預測性維護,保障設備穩(wěn)定運行。
IT之家注意到,華為中國數據中心能源總經理安真還提出智算數據中心建設新構想,強調以模塊化、彈性化設計應對多元算力需求,通過標準化 POD 單元實現靈活部署。建議采用 2N UPS 架構保障高價值 AI 服務器穩(wěn)定運行,同時通過鋰電備電、分布式溫控等技術提升能效與可靠性。
![]()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