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
11月14日,蘋果公司與日本時尚品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合作推出的iPhone Pocket正式發售。這款被網友調侃為“剪碎襪子”的針織手機袋,以短款1299元、長款1899元的定價在開售當日迅速售罄,引發市場熱議。
![]()
這款重量僅38克、提供八種時尚配色的配件,采用3D針織一體成形工藝,設計靈感源自三宅一生經典的“一塊布”理念。蘋果官方表示,該產品旨在通過多種佩戴方式,將手機從工具轉化為“可穿戴的時尚單品”。然而其獨特造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網友紛紛曬出用襪子改造的對比圖,調侃道:“落單的襪子剪兩刀,限定版iPhone Pocket不就來了嗎?”
![]()
市場反應呈現鮮明對比。一方面,產品在二手平臺出現最高500元的溢價,肉桂色長款備受追捧;另一方面,電商平臺迅速涌現20-80元的平價替代款,社交平臺上掀起自制風潮,網友用襪子、毛線等材料創意仿制,形成對原版設計的幽默解構。
![]()
社群媒體顧問兼分析師馬特?納瓦拉在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指出,這款產品的定價核心并非功能,而是“形式、品牌與獨特性”。他表示:“這類定價在奢侈時尚聯名領域并不新鮮,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更像是蘋果在測試品牌忠誠度的極限。”
這并非蘋果首次因高價周邊引發討論。從2004年售價近200元的iPod Socks針織保護套,到今年與愛馬仕聯名的2699元Apple Watch表帶,再到9月推出的479元iPhone掛繩,蘋果持續拓展著配件產品的價格邊界。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品在停產后往往成為收藏品,iPod Socks在海外二手市場一度漲至600元,而愛馬仕表帶的卡其色款式目前溢價達33%。
這種現象在奢侈品領域屢見不鮮。從3250元的MiuMiu發夾、11100元的Gucci雨傘,到4400元的Burberry熱水袋,大牌效應下的“普通產品”持續引發討論。行業分析指出,蘋果的周邊產品策略早已超越單純的配件功能,而是通過與奢侈品牌聯名,持續提升品牌溢價空間。
從iPod Socks到愛馬仕表帶,再到如今的iPhone Pocket,蘋果不斷探索“功能價值”與“品牌價值”的平衡點。盡管爭議不斷,但開售即溢價的市場表現表明,仍有大量消費者愿意為設計、品牌與情懷買單。不過,隨著類似產品的持續推出,消費者是否會產生審美疲勞,過高的定價是否會透支品牌忠誠度,仍是蘋果需要面對的長期課題。
記者 吳茜 王柳 圖據網絡截圖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