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
本文字數:1530,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鄭栩彤
封圖 |AI生成
北京時間11月11日,軟銀集團清倉英偉達股份,套現58.3億美元,引起了市場上關于AI泡沫可能破裂的擔憂。但拋售還沒結束。
華爾街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周五公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持倉報告。報告顯示,橋水在三季度大幅減持芯片巨頭英偉達,減持比例近三分之二,橋水還減持了過半的Alphabet股票、約9.6%的亞馬遜股票、超35%的微軟股票。在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橋水首席投資官Karen Karniol-Tambour等人警告稱,當前的市場穩定性正面臨越來越高風險。
此外,花旗最新披露的美股持倉報告顯示,該機構第三季度也減持了英偉達、微軟、蘋果以及亞馬遜這四大美國科技巨頭。不過,花旗近日將英偉達目標價從每股210美元上調至220美元。
最近幾周,關于AI泡沫的討論趨于激烈。
一些公司的負責人警告稱,股市可能走向下跌。例如,AI公司DeepL CEO Jarek Kutylowski本周表示,很多市場評估都相當夸張,有跡象表明泡沫即將出現。圖片編輯工具公司Picsart的CEO Hovhannes Avoyan則表示,能看到很多AI公司在沒有很多收入的情況下獲得極高估值,這令人擔憂。
此外,知名“大空頭”、曾精準預言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Michael Burry本周表達了對AI基礎設施建設熱潮的擔憂,他表示,主要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云服務提供商低估了芯片的折舊費用,像甲骨文這樣的公司利潤可能被嚴重高估,他最近還在做空meta、英偉達。投資機構Novo Capital管理合伙人Ben Harburg則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討論的投資數額可能被夸大,而數據中心建設可能已過度繁榮。
也有觀點認為,拋售英偉達股票不一定意味著對英偉達不再看好,且拋售時間點不一定明智。
軟銀清倉英偉達股票主要是為了資助其押注的人工智能項目。市場分析認為軟銀需要這些資金來做一些布局,包括聯手OpenAI、甲骨文發起的“星際之門”項目需要大規模建設數據中心集群,軟銀還計劃對OpenAI投資400億美元,軟銀也在押注芯片賽道。此前買下Arm、計劃65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mpere后,近期還傳出軟銀考慮收購Marvell。
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去年還曾表示,后悔在2019年出售過英偉達股票。投行Cantor Fitzgerald高級董事總經理CJ Muse也表示,孫正義在英偉達股票的交易方面,并不能說時機選擇得很出色,此次拋售主要是出于資源分配目的,要將資金投到其他地方。
站在AI泡沫過高觀點的反方,科技行業一些從業者仍看好AI的長期潛力。
打車應用Lyft的CEO David Risher近日表示,現在處于金融泡沫中,是由于AI帶來了變革性技術,沒有人希望被甩在技術浪潮的后面,數據中心和模型都有很長的壽命,雖然科技公司現在財務上有些冒險,但這些投入未來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科技行業對人工智能的投入能否轉化為相當的收益,將是影響AI泡沫是否破裂的關鍵因素。
近日風險投資公司Accel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認為到2030年新的AI數據中心容量將達到117吉瓦,這意味著未來5年將有價值近4萬億美元的相關資本支出,需要價值約3.1萬億美元的收入來償還這些資本支出。該風險投資公司認為,要產生這些收入,需要有更強大的AI模型、新的AI服務、企業中發生Agent(智能體)應用革命。
AI芯片巨頭仍看好AI需求擴大和數據中心建設的前景。AMD CEO蘇姿豐近日表示,到2030年,數據中心芯片和系統市場有望擴大至1萬億美元,公司數據中心芯片年收入將在5年內達到1000億美元。
英偉達則將在下周發布三季報,交出最新的答卷。英偉達股價10月底超過200美元/股,隨后有所回調,11月14日收190.17美元/股,市值4.62萬億美元。巴克萊分析師表示,投資者在英偉達發布財報前的謹慎態度是可以理解的,該財報或對確定人工智能超級周期和相關支出是否仍在預定軌道上至關重要。
微信編輯| 夏木
第一財經持續追蹤財經熱點。若您掌握公司動態、行業趨勢、金融事件等有價值的線索,歡迎提供。專用郵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