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2025年11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互聯網平臺反壟斷合規指引(征求意見稿)》(簡稱《指引》),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11月29日。作為我國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領域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指引》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平臺經濟領域新型壟斷風險提出明確合規指引,為引導平臺經營者筑牢合規防線,激發創新活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提供了清晰路徑。
![]()
圖片來源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告截圖
《指引》的創新之處在于,它結合平臺經濟特點和執法實踐,首次系統性地列舉了8個高風險場景,包括平臺間算法共謀、組織幫助平臺內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平臺不公平高價、平臺低于成本銷售、封禁屏蔽、“二選一”行為、“全網最低價”和平臺差別待遇。這些場景精準覆蓋了數據傳輸、算法應用、服務定價、流量分配等平臺經營的核心環節,并通過“風險概述+具體案例”的方式,為平臺經營者提供了一本精準識別風險的“實操手冊”,極大地增強了指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為確保合規管理落到實處,《指引》明確平臺經營者應遵循“針對性、全面性、穿透性、持續性”四大原則,構建從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鏈條合規機制。這要求平臺不僅要開展對賬戶管理、流量分配、促銷政策等平臺規則的審查,還需對核心算法進行篩查并建立迭代糾偏機制。同時,《指引》鼓勵企業實施分崗分級的風險提醒,建立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對重要決策進行前置合規評估,并在接受調查時積極配合、有序整改,甚至可以申請合規激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風險閉環管理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在文件性質上定位為“不具有強制力的專項合規指引”,其核心目的并非增設義務,而是為平臺提供一般性指引。市場監管總局強調,此舉是加強全鏈條監管的創新舉措,通過幫助平臺主動識別、評估、防范風險,有效降低其合規的不確定性成本,從而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這種“寬嚴相濟”的柔性監管思路,體現了從“事后處罰”向“事前預防”的深刻轉變,旨在為平臺經濟營造一個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指引》的制定,是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及國家“十四五”規劃關于促進了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常態化監管制度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近年來,平臺經濟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其網絡效應和管理者屬性也帶來了獨特的壟斷風險,損害了平臺內經營者、消費者等多方主體的利益。《指引》的出臺,正是回應了社會期待和行業需求,通過系統總結執法經驗,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為平臺經營者明晰了行為邊界。
從更深層次看,《指引》的最終落腳點是促進了平臺經濟的創新和健康發展。它引導平臺擺脫“圈地”競爭的思維定式,樹立開放共贏的“共同體”意識。通過規范壟斷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指引》是為推動平臺將競爭焦點從低水平的同質化“流量爭奪”,轉向高質量的前瞻性研發和服務提升,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服務民生福祉與國家戰略,同時助力合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文馨)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