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植文 武漢報道
11月10日,嵐圖汽車第30萬輛整車于武漢嵐圖云峰工廠正式下線,從第20萬輛到第30萬輛,嵐圖用時7個月,今年東風集團要沖刺全年新能源車100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而嵐圖的交付能力將直接影響集團整體業績。
嵐圖汽車首席運營官蔣燾在媒體群訪中透露,目前嵐圖兩大工廠已進入協同運營狀態:黃金工廠年產15萬輛,目前已處于滿產,本月排產接近1.7萬輛;云峰工廠將于本周啟動雙班制,設計產能為黃金工廠的兩倍,主要承擔新車型“嵐圖泰山”的生產任務。
嵐圖首款大六座車型嵐圖泰山將于11月18日上市,作為嵐圖旗下第五款車型,泰山定位“最霸氣的華系旗艦SUV”,搭載800V超混架構、5C快充、三腔空氣懸架、后輪轉向、華為ADS Ultra與鴻蒙座艙等配置,被寄予厚望。
隨著產能快速擴張,質量一致性和保供成為嵐圖乃至全行業都面臨的挑戰。因此在制造環節,嵐圖推進了產線自動化和關鍵環節的國產化替代。
蔣燾表示,云峰工廠在沖壓、焊裝等方面都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改造,其中焊裝后背門生產線為國內首條全國產化產線,“PLC、機器人、工業軟件、控制芯片均采用國產產品”。同時,工廠通過IoT物聯網技術對生產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并實施模擬老化實驗,以檢測潛在質量問題。
蔣燾表示,嵐圖已將質量目標從“不良點數”轉為“凈推薦率(NPS)”,覆蓋產品、銷售與服務全流程。在供應鏈方面,嵐圖本地配套率已從最初的20%提升至30%-40%,并與供應商建立研發協同關系。
當前,華為在智能化方面高效賦能嵐圖品牌,例如嵐圖FREE+、全新嵐圖知音以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為主。但事實上,面對智能化領域的高投入競爭,嵐圖采取了“全棧自研+開放合作”的雙軌策略。嵐圖汽車董事長、總經理盧放透露,嵐圖夢想家同時提供自研的“逍遙座艙+鯤鵬智駕”與華為方案兩個版本,目前銷售比例約為“一半一半”。
盧放承認雙線投入會增加成本,盧放強調:“我們與華為合作,是為用戶提供綜合體驗最優的產品;同時我們也堅持自研,希望賦予嵐圖產品更具個性的智能體驗。”目前,嵐圖已在整車架構、電池系統等核心領域建立技術基礎,下一步將向芯片、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延伸。
隨著嵐圖泰山的上市,嵐圖產品線將覆蓋主流價格區間。然而,在新能源車市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嵐圖如何在保持“高質量節奏”的同時不斷提升市場份額,仍需市場檢驗。特別是在港股上市前夕,嵐圖需要向資本市場證明其不僅具備制造能力,更能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