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開幕。深圳理工大學第二次獨立參展,重磅呈現64項前沿科研成果、48位科學合伙人及眾多創新載體,全面彰顯在生物醫藥與創新醫療領域的硬核實力。
![]()
![]()
多項前沿項目領跑國際
攻克重大疾病難題
展會現場,多項全球領先成果引發高度關注。深圳理工大學藥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陳有海團隊研發的抗臟器衰竭創新藥AS1501,作為世界首款基于TRAIL-DR5通路阻斷劑的創新藥,肝損傷/肝衰竭適應癥已進入臨床II期,研究進展領跑國際同類項目;生命健康學院院長葉克強團隊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研發的小分子創新藥BrAD-R13,獲美國FDA與中國CDE雙重臨床試驗默示許可,已完成臨床I期研究,為全球患者帶來新希望;
“這兩款藥物標志著我國在原創藥領域從‘仿制藥’向‘原始創新’的重要轉變,打破了西方在西藥領域的長期壟斷。”陳有海說。
此外,合成生物學院連祺周教授團隊的太空宇航員抗宇宙輻射工程化修復型外泌體制劑、藥學院科研正教授馮志煒團隊的AI創新型生物藥研發平臺、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講席教授潘毅團隊的自閉癥早期篩查應用、生命健康學院杰出教授萬芪團隊的促干細胞腦損傷治療儀、藥學院講席教授潘璠團隊的新型靶向抗腫瘤藥物等成果,通過多元展示形式,全面展現學校在交叉領域的創新硬實力。
![]()
![]()
提出“未來太空醫院”
推動太空醫學成果向民生賦能
在深圳理工大學“成果供場”展區,集中陳列了64項技術成果,覆蓋生物醫藥、未來太空醫院、先進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成果均已突破實驗室階段,精準對接產業轉化需求,部分已進入中試階段或與企業達成明確合作意向。
深圳理工大學未來太空醫院也在該展區首次“亮相”。作為全球首個提出“未來太空醫院”概念并付諸實施的大學,深圳理工匯聚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創新醫療技術與航天科技力量,建設屬于未來的太空醫學平臺,無創紫外光療儀、全自動細胞檢測儀等多個前沿項目同步進行展出。
“深圳理工大學已聯合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通過神舟飛船完成5個前沿醫療項目的太空測試,涵蓋失重環境下的健康監測與干細胞研究,服務于空間站、登月、火星探測及未來太空旅行四大場景。”深圳理工大學未來太空醫院發起人、未來醫學中心執行主任徐志明是首個提出未來太空醫院設想的人,他表示,“未來,學校將持續利用神舟飛船開展在軌實驗,推動太空醫學成果從航天專用向民生賦能延伸。”
![]()
48位頂尖科學家“在線”
構建高效對接平臺
“科學合伙人”展區創新性構建知識產權發明人、企業聯合創始人、科技資源聯絡人“三位一體”的人才展示平臺。展區內48位頂尖教授的學術風采與研究方向清晰呈現,觀眾通過掃碼即可跳轉至學校官網獲取詳細信息,為產學研合作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對接橋梁,讓智力資源與產業需求精準鏈接。
“創新載體”展區系統展示了由深圳理工牽頭或參與建設的眾多科研平臺。其中,全球首個、規模最大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圳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全國首個“拎腦入駐”型孵化平臺——深圳市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等集體亮相,構建起“創新-轉化-產業”的完整生態鏈。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伍曼娜
攝影:南都N視頻記者 霍健斌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