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餐智庫 紅餐產業研究院
近年來,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飲食結構的多元化調整,素食飲食已從傳統小眾領域逐步向大眾化方向延伸,成為餐飲市場的重要增長極。
然而,在賽道擴容的背后,素食品牌面臨著連鎖化率低、產品同質化、供應鏈服務支撐薄弱等問題,制約著素食品牌的進一步擴張。
那么,當下素食品類的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發展動向?未來的發展又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為了探尋這些問題,紅餐產業研究院聯合素食品牌素滿香推出了《素食品類發展報告2025》。以下為報告的部分內容展示。
01.素食品類進入快速發展期,新派素食備受青睞
素食,通常指一種不含肉類、禽類、魚類、各類海鮮等動物性食材及其衍生成分,以谷物、蔬菜、水果、豆類、菌菇、堅果、種子以及草本香料等植物性食材及其衍生成分的飲食(餐品、飲品及食品)。
素食一般又細分為純素(不含蛋和奶),凈素(不含蔥、蒜、韭、薤、興蕖等五葷成分),純凈素(不含蛋奶和五葷成分)。在本報告中,素食餐飲主要指以提供此類素食為核心產品的商業化餐飲服務形態。
本報告的研究對象為以素食為主的狹義素食,主要包含中式素食正餐、素食快餐(含自助餐)、素食火鍋及素食西餐等以提供主餐(早中晚三餐)餐飲服務為主的素食餐飲品牌。
近年來,隨著健康、可持續和多元化消費理念的興起,素食在社媒平臺上始終保持較高的熱度。據巨量算數,截至2025年10月,抖音平臺素食素食餐廳話題播放量累計達到37億次、14.2億次。同時,抖音平臺上素食關鍵詞搜索指數在2024年1月至2025年10月期間,形成了多個搜索波峰。
除了抖音平臺外,素食相關話題在其他媒體平臺的熱度也居高不下。截至2025年10月,快手平臺上素食話題播放量累計達8.8億次;微博平臺上素食相關話題最高閱讀量達5.5億次。
此外,在政策引導與經濟迭代的雙重作用下,素食品類正迎來發展新契機。一方面,素食作為健康、低碳的飲食方式代表,近年來發展備受國家關注。
國家以健康飲食戰略為統領,從頂層設計推動素食產業向健康化、綠色化升級。另一方面,消費者健康飲食需求升級與農業產業優化形成的雙向合力,驅動著素食品類的發展。
特別是,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生活方式逐步轉變,疊加素食領域的技術革新,從消費認知到產業效率全方位賦能,讓素食品類發展迎來契機。這不僅推動素食從小眾選擇向大眾日常飲食方式進階,還進一步提高素食產業差異化競爭力。
在熱度、政策、經濟、技術等多方助推下,素食品類正在快速成長。據紅餐大數據,2025年全國素食餐飲市場規模接近80億元。截至2025年10月,全國素食門店超過4,000家。同時,企查查數據顯示,全國素食相關企業存量達到2,505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門店數在3家以下的素食品牌門店數占比高達95.1%,可見,素食品類的連鎖化程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區域分布來看,素食門店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消費觀念更開放多元的華東(32.7%)與華南(27.9%)地區,兩者合計超過六成。而西北、華中等地區占比較低。
從線級城市分布來看,新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的素食門店數占比相對較大,分別達到23.9%和21.6%。此外,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及以下城市的素食門店數占比均超過10%。
從素食品牌的競爭格局來看,近年來不少新派素食品牌在快速崛起。首先是以素滿香、蓮海素食、素耕等為代表的平價素食品牌借助高性價比的價格定位與規模化布局,成為素食賽道的普及者。其中,素滿香的規模化程度相對較高,截至2025年10月,其全國門店數超過110家,遠超其他素食品牌。
其次,流布素鍋、慶春樸門、沃野Oii等中高端素食品牌通過火鍋、西餐、融合菜等形式,切入年輕消費群體的社交、健康、生活方式需求,打造差異化場景。此外,市場上還有無味舒食、蘭齋LAMDRE、葉葉菩提等高端素食品牌,它們以東方美學與文化體驗切入小眾高凈值人群,推動素食向精致餐飲方向延展。
總體上看,與傳統素食品牌相比,新派素食品牌在理念上更突出健康、生活方式與美學屬性,通過現代化空間設計、社交媒體傳播以及貼合都市生活的消費場景,逐漸吸引年輕消費人群并淡化宗教色彩。本報告將以新派素食品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02.定位多元化、自助模式興起,新派素食品牌通過多維創新加速破圈
新派素食品牌在品牌定位、客群畫像、菜單結構、價格定位、模式創新上均呈現出顯著特征。整體來看,新派素食品牌正在通過多維創新,逐步打破小眾圈層限制,向主流消費市場滲透。
1.品牌理念與門店設計呈現出多維化與年輕化、日常化的趨勢
當前,新派素食品牌在定位與門店設計上正逐步走向多元化與大眾化,將素食從傳統的宗教場景中解放出來,轉而建立更廣泛的消費心智。
在定位層面,新派素食品牌的品牌理念由單一的宗教或禪意屬性,擴展為健康養生、生活方式、時尚創意、環保可持續等多維度,并通過強調多重理念以增強價值認同。在門店設計上,則形成了年輕化與日常化兩種路徑,前者突出視覺符號與社交體驗,后者強調功能與親和氛圍。
2.產品結構朝著創新化與細分化發展
新派素食品牌的產品結構呈現差異化邏輯。以中式素食正餐、素食火鍋、素食西餐、素食快餐為例,中式素食正餐注重均衡與傳統一體化,素食火鍋突出涮菜核心與鍋底創新,素食西餐強調主餐+休閑的復合定位,而素食快餐則以快、全、均衡為特征覆蓋多場景需求。
整體來看,不同素食細分類型的餐廳既保留各自的餐飲邏輯,又共同體現出素食理念在產品結構上的創新和細分化發展特征。
3.自助模式熱度持續攀升,平價素食自助餐廳近年受青睞
近年來,隨著自助模式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素食自助也逐漸成了大眾關注的素食細分賽道。據巨量算數,從2023年1月至2025年10月,抖音平臺素食自助搜索熱度整體呈上升趨勢。
與此同時,一批素食自助品牌在餐飲市場上嶄露頭角,比如,素滿香全民食養自助已在全國布局超過110家門店,覆蓋寧波、杭州、深圳等城市;而一家素多國料理則以人均近110元的中高端路線在杭州、深圳開出門店。整體來看,素食自助品牌既有以平價大眾化為主的規模擴張型,也有以高客單、差異化體驗為主的精品型,共同推動了素食自助的熱度攀升與消費層級的多元化。
以素滿香為例,2011年其成立于浙江寧波,以發展素食產業,助力全民健康為使命,倡導健康養生、低碳環保與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近年來持續受到市場關注。值得一提的是,素滿香近年來相繼獲得沙利文認證的中國素食自助餐廳開創者中國素食餐廳全國累計服務人次第一中國素食自助餐廳領導品牌的稱號。
△圖片素滿香
業務模式方面,素滿香以堂食自助為核心,兼顧外賣及外場素宴,并在所有門店布局商品零售及微信線上商城,近期還組建直播團隊發力零售。多元化的經營與渠道拓展,使素滿香快速從區域品牌成長為全國性的素食連鎖代表品牌。
近年來,素滿香保持穩健擴張的態勢,截至2025年10月,其門店數已經超過110家,覆蓋14個省級行政區和35個城市。在拓店策略上,素滿香一方面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線城市及重點新一線城市為核心發展區域,另一方面則深耕浙江省內的下沉市場。
定價方面,素滿香通過標準價、兒童價和會員價鎖定不同消費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憑借這種清晰的價格分級和高價值會員福利體系,如今素滿香不僅沉淀出超過40萬的會員規模,還有效地提升門店復購率,也為持續擴張提供了穩定客群。
素滿香的菜品結構豐富而均衡,單店通常提供約70道菜,整體涵蓋9大類食材、12個品類、15種烹飪方式、18個味型,并結合門店情況每周優化菜單、持續研發新品,保持口味的新鮮感。
為提升菜品品質與穩定性,素滿香引入智能炒菜機,實現出品標準化和統一化,既提高出餐效率又降低對廚師技藝的依賴。
同時,素滿香積極構建供應鏈體系。一方面,素滿香為保證食材新鮮,蔬菜、水果以本地直采為主,部分優質食材由合作農場產地直發;另一方面,素滿香在浙江奉化自建中央廚房(凈菜初加工)、素鹵食品廠、素包子及米面食品加工廠,在紹興則自建豆制品工廠,為消費者提供高質價比的素食體驗,并帶動當地農業與就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多年發展,素滿香已形成成熟的門店模型,兼具強勁的客流承載力與高效運營能力。具體來看,素滿香的標準店型單店面積普遍在220~300平方米,配備員工13~17人,成熟門店日均接待量可達600~900人,節假日高峰甚至突破1,400人。
△圖片素滿香
其門店布局涵蓋商場店、社區店、寫字樓店和旅游景區店四大類型,構建商場社區商務景區的多元網絡,覆蓋不同年齡層與消費群體。據了解,當前素滿香在核心發展城市中以商場店為重點,下沉市場則以社區店為主,并計劃拓展企業食堂店、學校食堂店等店型。
結語
總體而言,在消費升級浪潮下,素食市場潛力顯著。未來,素食品類的消費群體也將向大眾市場進一步擴容,素食餐飲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素滿香作為素食品類的頭部品牌,將進一步推動素食餐飲的模式向多元化、場景化、年輕化的方向演進。
同時,素食供應鏈將加速向本土化與高品質化方向轉型,逐步構建更具韌性與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此外,在消費需求多元化與數字化浪潮的驅動下,素食品牌正逐漸突破傳統線下門店的單一渠道局限,通過渠道融合與深度社群化運營構建增長新引擎。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