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訊(記者 嚴沁雯)標普500指數中超過30%的市值集中在前七大科技公司,這種集中程度幾乎前所未見。
11月13日,在太湖世界文化論壇錢塘對話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邁克爾斯賓塞)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在斯賓塞看來,美股的瘋狂主要由數字領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熱情和投資驅動。他提到,不僅各大公司,整個市場都在大規模投資人工智能模型和研發以及量子計算。同時,由于電力需求在持續上升,未來可能還會大規模投資發電能力。
我認為市場中存在一些泡沫,但股市透露出的不僅僅是狂熱。斯賓塞用博弈論術語描述道,投資不足所付出的代價遠高于投資過度所付出的成本。就比如美國的科技巨頭企業可能會承認有些投資過度,但如果落后且被拉開巨大差距,就會被淘汰出局。
中美之間亦是如此,在斯賓塞看來,兩國之間的差距已經大幅縮小。在中國創新的推動下,開源領域正在不斷發展。同時在當下戰略競爭的態勢中,兩國決策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落后,所以不會主動給過熱的投資降溫。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吸引資金狂熱追捧,但對于其中潛在的泡沫風險,斯賓塞并不特別擔心。他將其稱為理性泡沫,并區別于過去的不理性投資。斯賓塞提到硅谷的一種說法:人們往往會高估重大技術突破的短期影響,而低估長期影響。
斯賓塞提到,現在各方正在進行一場軍備競賽,競爭不僅存在于中國大型科技企業間,亦存在于美國的大型科技企業間。對于谷歌、微軟、meta或亞馬遜等企業而言,相比過度投資或效率低下帶來的損失,在競爭中淪為第三名所付出的代價過于巨大,所以大家都在以極高的速度投資。
我之所以認為這是理性的,是因為這些投資決策背后的邏輯是,一旦被淘汰出局,就會付出比現在更高得多的代價。斯賓塞稱。
當前關于人工智能的競爭話題往往圍繞中美展開,歐洲的存在感并不高。對話中黃益平提到,歐盟出臺了《人工智能法案》,將人工智能創新分為不同等級并加以監管。在他看來,嚴格的監管似乎在損害創新。
斯賓塞指出,一個好的監管框架或政策框架一方面能緩解風險,防止濫用;另一方面有助于積極促進創新與進步。但現在的政策框架過于偏向限制風險和濫用,而在幫助中小型企業更好地用上這些創新方面做得不夠。
斯賓塞解釋道,歐洲是一個復雜的實體,缺乏一個足夠強大、能夠做出統一決策的中心。因此在迅速果斷采取行動方面有所欠缺。歐洲沒有科技巨頭,沒有能與中、美相提并論的計算系統,這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但目前歐洲面臨諸如增長乏力、缺乏創業活動,以及科學技術方面的挑戰。
與其說他們在監管方面做得有些過頭,不如說他們缺少向上的動力,缺少研究經費,缺少成為這個領域的主導者所需的基礎設施。斯賓塞不否認歐洲在預防風險和濫用方面存在過度監管,但他認為真正重要的是,歐洲急需補充上行的潛力。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