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晚,一則“公安部擬限制百公里加速低于5秒的汽車”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這條規定看似管的是技術參數,其實直接戳中了眼下電動車行業“狂飆突進”的神經,說不定真要改寫這個行業的未來。
開過電動車的人,多半都體驗過起步時那股“被人踹一腳”的推背感。尤其是一些車型零百加速只要三四秒,確實讓人心跳加速、血脈賁張。但這種比油車還猛的提速能力,放在日常道路上,有時候真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近些年不少事故都跟這有關——市區里、擁堵路段上,總有人愛突然猛踩電門超車、變道,結果一不小心就撞上了。所以這次公安部發布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征求意見稿里,把“限制零百加速低于5秒”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當然,電動車出事,也不全怪提速快。不少車型都有“單踏板模式”,不少人覺得這功能在市區開特別省力,走走停停基本不用踩剎車。可問題也出在這兒——緊急關頭,人一緊張,本該踩剎車卻可能一腳電門踩到底,事故就這么發生了,嚴重的甚至車毀人亡。所以這次意見稿也提到,電動車得配上“誤踩加速抑制”功能,提醒司機別踩錯。
除了這些,電動車電池安全問題也讓人捏把汗。一旦電池起火,往往瞬間爆燃,火勢蔓延極快,車里的人想逃都來不及。新規這次也強調,電動車必須能及時切斷動力電路,阻止火勢擴大。
比電池起火更讓人絕望的,是碰撞后車門打不開。一些電動車為了造型好看,用了隱藏式門把手。可一旦電路中斷或者碰撞后沒自動解鎖,救援人員都難打開車門,這幾年類似悲劇已經發生不止一次。新規對車門也提了明確要求。
還有些車企把電動車包裝成“移動的家”,中控屏越裝越多、越做越大。可這些花里胡哨的屏幕,很容易分散司機注意力。新規因此規定:車速超過10公里/小時,前排的娛樂屏必須自動關閉,游戲、影像播放功能也不能用。
說到底,這次《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修訂,其實是一場“安全”和“性能”之間的博弈。就拿輔助駕駛來說,有些車企吹得天花亂墜,有些車主也真敢完全放手,把命交給機器——這不出事才怪。新規明確要求,輔助駕駛系統必須能實時檢測司機的手和眼睛,確保人還在認真開車。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新規落地之后,買車也能更清醒一點。以前電動車總被吹得神乎其神,加速快、屏幕多就是賣點,現在新規一來,市場會更透明。大家選車時,也能更清楚哪些功能是真有用,哪些只是營銷噱頭。
回顧汽車發展這一百多年,其實就是一部“安全進化史”。從安全帶、安全氣囊,到防抱死系統ABS、車身穩定系統ESP,每一次進步,目標都只有一個——讓人開車、坐車更安全。
電動車作為新事物,追求科技創新當然沒錯,但安全這個根基,絕對不能丟。今天對電動車“限速”、加安全配置,不是要捆住技術的手腳,而是為了路上的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到家。
原標題:《電動車“狂飆”,必須“限速” 了!| 鋒面評論》
欄目編輯:潘高峰
文字編輯:郁晶陶
本文作者:新民晚報 方翔
題圖上觀題圖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