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正式拉開帷幕,這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宜賓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的行業盛會,以“新視野·新生態·新機遇”為主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賽力斯創始人張興海、協鑫控股董事長朱共山等業內專家作主題發言。
此次大會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動力電池產業建圈強鏈、關聯產業融合發展,將進一步促進機遇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助力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動力電池銷量同比增長48.9%,全固態電池有望于2030年小批量裝車;此外,180個綠色新能源項目現場,簽約總金額達861億元。
加速邁入“全域增量時代”
大會開幕現場,多組反映產業運行態勢的核心數據同步披露,凸顯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全球領先地位。
當前,我國的動力電池產業規模已經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無模組電池包、電池底盤一體化等一些關鍵技術也陸續實現了零的突破,并進入市場應用。
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動力電池銷量達到786GWh,出口量超過129GWh,分別同比增長48.9%和32.7%。
最近十年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高速成長的十年,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已成為中國出口的新支柱。
曾毓群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樣’出口總額超過9000億元,其中鋰電池貢獻近4000億元,占比超過四成。在近200GWh的鋰電池出口總量中,寧德時代出口120GWh,占比近六成。”
龍頭企業動向始終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曾毓群認為:“十多年的積累,讓品質成為寧德時代最重要的標簽。但高品質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面對全球能源轉型的艱巨任務和日益激烈的競爭,產業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加速邁入‘全域增量時代’。”
目前,寧德時代要正從“四個維度”持續探索新的增長空間。具體來看:技術突破,打開性能與品質的上限;場景拓展,從“電動汽車”到“電動社會”;模式創新,釋放能源服務新價值;零碳生態,構建產業第二增長曲線。曾毓群直言,新能源產業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從高速度到高質量,從局部突破到全域增量,產業將迎來一個更廣闊、更系統的增長時代。
固態電池或2030年裝車應用
作為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方向,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備受外界矚目。
對此,萬鋼表示,要不斷挖掘液態動力電池性能提升的潛力,推動高安全、全氣候、高比能業態動力電池創新發展。同時,要關注固液混合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推進產業化應用。目前,全固態電池整體處于研發和中試階段,要持續加強關鍵科學問題與工程化、產業化技術難題的研發攻關。
對于全固態電池這一前沿領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表示,當前,固態電池正處于基礎科學問題突破和產業化技術攻關的關鍵階段,仍存在界面阻抗、成本及制造工藝等挑戰。
張進華預計,到2030年,固液混合電池能量密度將突破450Wh/kg,全面滿足車規級高性能需求。隨著界面調控技術等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有望推動無外部加壓的全固態電池走向現實。預計到2030年前后,全固態電池將完成中試驗證和小批量裝車應用。
從企業層面來看,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董事長鄧承浩認為,動力電池技術加速演進,下一代電池成為未來競爭焦點。
鄧承浩透露,在長安汽車內部喜歡講下一代電池,而不是一定、肯定的講固態電池,因為固態電池是不是下一代電池,其實還是一個問號。
不過,鄧承浩也給出了一個固態電池的應用時間表,2025年普及3C超充、半固體電池嘗試應用,預測2027年6C超充規模化應用、固態電池小規模示范,2030年以后固態電池逐步商業化。
宜賓構建產業應用“新生態”
近年來,四川匯集能源、產業、人才優勢,動力電池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實現了跨越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動力電池產量達168.1GWh、同比增長49.2%,全年有望突破200GWh。
作為四川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含儲能)產業鏈主要承載地,2023年、2024年,宜賓動力電池產業產值均超千億,成為宜賓繼白酒之后的第二個千億級產業。
截至目前,宜賓已累計引進動力電池上下游配套項目120余個,規劃產能300GWh,已建成210GWh,構建起從基礎原材料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的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成為全國動力電池產業鏈最全、配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11月12日至15日,2025動力電池應用生態展覽會在宜賓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會聚焦“材料革新—智能智造—場景重構—循環再生”全價值鏈,構建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生態閉環,搭建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展示、交流與合作平臺,推動技術創新資源整合與生態共建。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展會在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展覽面積和展商數量都顯著增長。展會線下規模總面積5萬㎡,參展企業和機構超230家,參展商覆蓋全產業鏈上下游,包括寧德時代、鋰寶新材料、歐陽院士工作站等動力電池及產業鏈重點企業;東風汽車、特斯拉、比亞迪、蔚來、小鵬汽車、問界、凱翼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企業;新石器、庫薩、大疆等新應用場景企業;還有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士、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企業參展。
目前,本屆大會已簽約項目180個,總金額達861.3億元,涵蓋動力電池、新型儲能、光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新能源關鍵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產業集聚效應與發展動能。
待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突破900億元、年稅收貢獻超5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近3萬個。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