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以“AI·成就夢想”為主題的2025江蘇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大會暨首屆人工智能OPC大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次會議蘇州正式提出“OPC(One Person Company)”理念,向全球發出創新邀約,開啟“個人+AI員工即公司”的超級個體時代。
![]()
圖片來源/蘇州發布
“真金白銀”筑巢引鳳,搭建產業發展基石
近年來,蘇州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2025年初,蘇州連續推出《蘇州市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若干措施》和《蘇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發展的若干措施》,形成了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這些政策不僅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更以“真金白銀”賦能企業創新和人才培育——推出支持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大模型創新應用等14條政策,單項支持最高達1億元;對頂尖人才給予最高1億元項目資助和最高1000萬元購房補貼。
今年9月,蘇州瞄準“人工智能+”七大重點方向,出臺《蘇州市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城市行動方案(2025—2026年)》,進一步細化發展路徑。提出到2026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企業超3000家,智能經濟產業核心規模年均增長超過20%。
政策引領下,蘇州AI產業呈現蓬勃生機。今年1至8月,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實現營收2472億元,增速高達18.7%,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此外,還有73個項目通過國家算法備案,14個項目完成國家大模型備案,獲批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等,產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作為經濟大市、工業強市,蘇州在人工智能領域努力建設“核心企業引領、上下游協同”的產業格局,構建起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全產業鏈條。截至目前,蘇州已建設60余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載體,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近2500家,其中上市企業58家、高新技術企業1140家。
區域協同人才發展,打造AI創新高地
蘇州人工智能產業的繁榮,得益于其精心構建的多元協同生態體系。在區域布局上,蘇州針對重點板塊的產業基礎與資源優勢,精心打造了“一城一地一谷一空間”的特色品牌體系。
蘇州工業園區作為“模術空間”,重點發展大模型、具身智能、工業軟件;相城區塑造“數智新地”,聚焦智能網聯、數字金融、智能建造領域;吳中區建設“具身智谷”,全力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新一代智能終端;常熟市發展“智算未來城”,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低空裝備、智能網聯汽車,四個區域分別構建“模型+”“數據+”“機器人+”“算力+”的生態體系,形成品牌協同效應,加速賦能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人才集聚方面,在本次大會上,蘇州啟動人工智能OPC培育發展行動,計劃到2028年,打造超30個OPC社區、新增培育1000家OPC企業、集聚超10000名OPC人才,建設成為全球OPC人才向往的創新發展高地。
為配合這一目標,11月10日至12日,蘇州聚焦人工智能領域,聯動舉辦了“知名高校學子創新創業蘇州行”活動,匯聚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0所國內頂尖高校的近500名有創業經歷或意向的青年學子,搭建青年人才與AI產業深度融合的橋梁。
從產業賦能到城市治理,智慧蘇州觸手可及
人工智能技術只有在實際應用中才能展現其真正價值,蘇州在這一領域同樣走在前列。
在生物醫藥領域,英矽智能利用生成式AI和機器人實驗室賦能新藥研發,該公司首款由AI設計的TNIK抑制劑從確定靶點到被提名為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僅用18個月,已完成II期臨床試驗。鎂伽科技在蘇州工業園區打造的鯤鵬實驗室,利用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解放科學家的雙手,該實驗室實驗通量提升40倍、數據生成能力提升100倍,加速了新藥物研發步伐。
在智能制造領域,昆山三一重機微挖智能工廠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系統能同時生產200多種不同型號的微型挖掘機,系統搭載的數據大模型背負了100多條約束條件,實現了生產操作流程的任意、快速切換。“這條裝配產線上,一個單班一個月就能生產3000臺挖機。”三一重機運營本部副總經理何鵬飛介紹道。
在環境執法方面,蘇州市太倉生態環境局利用AI人工智能模型排查分析自動監測大數據,精準查處了一起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水污染案,該案獲評全國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優秀案卷,是全省唯一獲評的優秀案卷。
在政務服務方面,蘇州工業園區推出了“一網通辦(企業版)”小程序,依托大模型賦能,實現“搜”“問”“辦”全鏈深度融合。該程序推出“AI看專區”、“AI解讀”、“AI收藏夾”以及覆蓋人才服務、企業登記、知識產權等專業領域智能體,組團解決辦事過程中的急難愁盼。
今年9月,姑蘇區發布了“水上智慧哨卡”、“醫療問診AI”、“城市安全風險AI防控平臺4.0”等人工智能典型應用示范項目。這些項目緊扣民生、產業、城市治理等需求,通過加快重點領域技術落地,提出了一系列數字智慧解決方案。
從蘇州工業園區的“模術空間”到常熟市的“智算未來城”,從AI賦能制造業到探索OPC創業新模式,蘇州正在人工智能新賽道上全速前進。
文/吳銘菲
資料蘇州發布 蘇州市政府辦公室 央廣網 蘇州日報 新華社 中國日報 蘇州市數據局 江蘇省生態環境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