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薛皓皓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Midjourney
今年雙11,阿里巴巴開啟了最長時間的促銷。
10月中旬開啟的是“雙11預售”,預售首小時,35個品牌成交額破億,1802個品牌成交翻倍。雙11當天,淘寶天貓的“巔峰狂歡時間”,推出第二波全年最低價的促銷活動,紅包雨翻倍、iPhone等熱門商品免單。
物流體驗的升級尤為值得關注。今年雙11,消費者徹底告別“爆倉”焦慮。這背后,包括菜鳥在內的物流公司采用的“黑科技”功不可沒,它們助力將包裹盡快送達用戶手中。
菜鳥的無人設備已滲透到物流快遞的整個鏈條中:在倉庫和分撥中心,大規模的AGV(沿既定軌道運行的無人運輸車)、貨架機器人、無人叉車已被部署;在運輸場景,無人配速車、無人駕駛卡車也逐步替代傳統運輸車輛。
今年以來,菜鳥經歷了一系列業務和人員的調整,出售邊緣業務,更聚焦于物流科技和國際化。
![]()
今年雙11,菜鳥的“黑科技”更柔性
2016年,菜鳥率先將智能倉落在了江蘇無錫,作為天貓超市的大型分揀和存儲中心,服務于周邊省市地區。
建設這一智能倉,意味著大規模配置自動化設備,尤其是用于包裹分撥的自動設備。當時,這種產品依賴進口,而進口報價數千萬元,非常昂貴。
后來,菜鳥也啟動自研,并成功在無錫倉內鋪開,實現了國產替代。五六年內,該類產品的市場價格也從上千萬元,降低至幾百萬元,下降到原來十分之一。
現在,無錫倉基本實現了無人化,從貨品上架存儲到快遞打包出貨:無人叉車將貨物從倉外運到倉內,酷似小方塊的輪式搬運機器人背著貨,貼地跑到指定貨架前,再由梯子機器人等將貨物放上十幾米高的貨架上;等到要出貨,再由上述機器人相互配合,把貨送到工作臺,自動化機械臂、自動分撥設備等把快遞按要求送至倉外的運輸車。在這些機器人之上,是AI根據需求和數據,進行統一部署和優化。
這能極大提升倉庫運營效率并節省成本:整個倉庫幾乎看不到幾個工人,無人化率已超過90%,并且倉儲密度是傳統倉庫的數倍以上。
![]()
無錫菜鳥智能倉
無錫倉是菜鳥最早部署的智能倉,現在它在國內已經部署了20余座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倉,分布于武漢、天津、鄭州、烏魯木齊等地。
面對雙11這種高峰需求,無錫倉會滿負荷運行,而平常時期,則不會。“無錫倉每天能處理10萬至15萬個包裹,在雙11期間,可處理的包裹數量增至原本的2~3倍。”無錫倉的工作人員曾表示。
以前的日常狀態,智能倉經常出現無人設備閑置的情況,導致巨大的成本浪費,不柔性。
因為,配置的自動設備數量,倉庫根據的是最大吞吐量而規劃,并在建設倉庫時就確認。這導致了這些智能設備能應對雙11的高峰需求,卻在包裹量不夠的平常情況中,閑置下來。
為了減少閑置,有些公司曾嘗試在包裹高峰期,租賃無人設備。但根據創業邦了解,這對出租方不是一筆好生意:租賃的設備存在較高的維護成本,并且出于對二手設備質量和穩定性的擔憂,租賃生意并未在業內普及開來。
現在,為了更高效地利用這些設備,快遞倉庫采用另一種方式:它會將不同種類的無人設備設計成模塊,通過這種方式,訂單多就多配置模塊,訂單少就將多余的模塊,轉移至其它需要的倉庫。
菜鳥無錫倉正采用這種模塊化設計。
在行業內,除了模塊化方案,AI的成熟應用和硬件方案迭代,也是快遞倉庫變得柔性的重要手段,能一邊滿足旺季需要,另一邊減少淡季的設備閑置。
在AI應用方面,物流媒體羅戈網聯合創始人郭紅霞認為,AI能基于大數據,對倉庫管理進行提前規劃,提前做好雙11等高峰期的貨物準備。
在硬件方案迭代方面。“例如以往的揀選自動化會限定在特定品類,像3C品類,現在得益于新硬件設計和AI加持,揀選自動化能拓寬至更多品類了,那么單個‘智能倉’能存儲的貨品變得更加豐富,更能滿足不同時期的需要。”
舉個例子,原來從貨架揀出料箱,通常采用勾取料箱的方案,要求料箱規格必須統一;現在的夾抱式硬件設計,配合機器視覺,能抓取各種大小的料箱,滿足倉庫的不同需要。
![]()
賣掉菜鳥速遞,聚焦物流科技與國際化
蔡崇信回歸阿里,并兼任菜鳥集團董事長后,菜鳥便迎來了一系列調整。先是IPO申請撤回,接著是業務、人員和組織架構的調整。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財年,菜鳥集團總收入達到1013億元,同比微增2.2%。不過2025年頭兩個季度,菜鳥的收入都在同比下滑,正在承受轉型的壓力。
![]()
蔡崇信
2025年1月,菜鳥將與電商平臺相關的業務交給淘天、速賣通這些“前臺”,物流運營和服務職能留給自己。。具體來講,原菜鳥國際業務中專為速賣通服務的400人團隊,整體轉入阿里新整合的電商事業群。與此同時,“電商物流部”和“電子面單”團隊也移交至淘天集團,這意味著菜鳥與國內電商平臺的部分綁定業務被剝離。
7月,菜鳥的物流業務進一步拆分,作為菜鳥建設的倉配一體業務主力,菜鳥速遞被以3.62億元賣給了申通快遞,這筆交易在近日完成了交割。菜鳥速遞前身為丹鳥物流,服務于天貓超市等阿里自營店,提供半日達、送貨上門等本地化配送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申通收購菜鳥速遞后,并不會將其并入自有產品,而是保持獨立運營,今年雙11阿里電商的自營的快遞業務(比如天貓超市)采取整合型配送方式,一部分交由申通旗下的菜鳥速遞配送,同時也開放給其它物流公司。例如,順豐提供半日達服務,跨越物流也是天貓超市的城市配送供應商之一。
同時,申通的這次收購,不涉及天貓超市倉庫(例如菜鳥無錫倉),主要涉及菜鳥速遞,這一快遞業務線。
賣掉菜鳥速遞,意味著菜鳥放棄邊緣業務,更加聚焦于物流科技和國際化。
在物流科技方面,通過自研疊加集成的方式,菜鳥正向第三方提供端到端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涉及領域也超過電商范疇,涉及制造業、鞋服、醫藥等領域。
萬霖在近期表示,公司擁有近4000名研發人員,負責多種物流“黑科技”的軟硬件研發。
并且有7個單品年銷售過億,外部營收已占菜鳥總營收一半以上,客戶涉及LV、寶馬、麥當勞等。
創業邦了解到,菜鳥自研的產品包括超薄AGV、四向穿梭車、物流無人車、自動供包臺等。同時,它也與極智嘉在內的第三方物流科技公司合作,從而提供完整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它更瞄準了海外市場,它已建成了覆蓋歐洲、北美、亞太等區域的18個國家地區超40個海外倉,聚焦于跨境物流、全球供應鏈和海外本地快遞三大場景。
![]()
物流的無人化率仍較低,想象空間大
2018年,在菜鳥完全建好無錫智能倉的時候,據說有人聽聞這則消息,就盤下附近的樓房,打算做倉庫工人的租房生意。但是,幾個月過去,幾乎一間屋子未租出。疑惑的他設法進入無錫倉,調查情況后才驚訝地發現,倉內看不到幾個工人,原來倉庫已基本實現了無人化。
不過,郭紅霞認為,整個行業的自動化滲透率較低,存在著分撥中心和核心倉庫較高,末端小型倉儲較低的情況。“快遞公司的分撥中心的自動化滲透率在90%以上,不過頭部電商的倉庫自動化大概在30%~40%,其中的核心倉滲透率很高,而小倉庫較低。”
不同規模的電商倉庫對使用自動設備的態度不一。“對于大型倉庫,一次性投入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無人設備,能發揮巨大的規模效應,起到明顯的降本增效作用。對于小型倉庫而言,由于規模小,一次性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無人化,難以回收成本。”一位菜鳥的員工小王表示。
甚至,在一些在日常包裹量過于激增的大規模促銷時間點,一些倉庫還會提前招聘臨時勞工,以應對高峰期。
在倉庫內,不同環節的自動化程度也不同。通常而言,上架環節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通過AGV機器人、飛梯等機器人設備,替代了人工入庫。
![]()
但面對更加復雜非標準的分揀和打包環節,還需有人操作。在末端配送環節,無人物流車才開始被批量使用。
既然行業的自動化滲透率低,這比率還在持續提升,意味著還有較大的市場想象空間。
在近期,萬霖表示,行業在設計智慧物流解決方案時,基本假設發生了轉變:從考慮機器替人,到考慮人替機器。“一開始,考量的是,哪些物流環節可由機器替代人而實現降本增效;現在,考量的是,哪些環節上投用機器比人工成本更高,所以還需人來工作。”
在那些尚需人工參與的方面,不少物流設備公司正嘗試突破。例如,極智嘉在今年CeMAT上展出了首個分揀機器人,配合AI大模型和視覺感知能力,可處理較為復雜多樣的分揀工作。
此外,在快遞的“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環節,無人配送車于今年開始大規模量產運營。為了量產自研的無人配送車,菜鳥已經收購了一座用來生產菜鳥無人車的代工廠,以配合快速增長的業務需要。
可見,在物流的多環節中,自動化滲透還在持續提升,物流的端到端的完全無人化可在將來實現。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