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臺積電3nm先進制程產能正面臨全面緊張,以英偉達為代表的AI芯片巨頭需求爆發是主要推手。
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即便臺積電通過改造舊產線與跨廠協作盡力擴產,預計到2026年底3nm月產能也僅能提升至14萬至14.5萬片,仍無法滿足全部訂單。這一供需缺口已引發客戶爭相支付高額溢價以鎖定產能,有望推動臺積電整體毛利率突破60%。
目前,英偉達、蘋果、高通、聯發科、谷歌、亞馬遜、meta與微軟等核心客戶已基本將3nm產能預訂一空。相關產品覆蓋AI訓練芯片、旗艦手機處理器及基帶芯片等多個關鍵領域。
產能緊缺正直接轉化為臺積電的盈利優勢。部分客戶為確保交付,愿意支付高出正常價格50%至100%的加急訂單。若此趨勢延續,疊加2026年計劃中的價格上調,臺積電毛利率將穩居60%以上,增長動能有望持續超越市場預期。
由于產能已被優先分配,摩根大通預計如加密貨幣礦機芯片等次要需求在2026年將難以獲得供應。
為緩解壓力,臺積電正采取多種靈活方式擴充產能:將臺南Fab18廠部分4nm產線轉為3nm,月增約2.5萬片;利用新竹與高雄工廠為更先進制程預留空間。
另通過跨廠協作,在Fab14以6nm/7nm產線承接3nm后段工序,預計2026年下半年可再釋放5000至1萬片月產能。而美國亞利桑那工廠的3nm產能預計要到2027年初才能初步貢獻。(鹿角)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