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
一汽解放展臺前,參觀者絡繹不絕
![]()
東風公司展臺展出了多款新能源商用車
記者 荊淮僑
當乘用車市場步入新能源的下半場,商用車也迎來新能源化拐點和全球化爆發期的關鍵時刻。
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商用車展覽會11月10日至13日在湖北武漢舉行。比亞迪、一汽解放、東風股份、中集車輛等廠商的23輛新車在展會上全球首發。從展出的商用車產品來看,新能源與燃油展車比例達到2:1,純電動、氫能、混合動力等多種技術路線的商用車同臺亮相。
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在展會上表示,當前,新能源、全球化成為我國商用車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從“油改電”到多技術路線并進
當前,我國商用車新能源化已從政策驅動轉入市場驅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我國商用車銷量為311.7萬輛,同比增長7.8%。其中,新能源商用車銷量持續攀升,前9個月國內銷量達56.6萬輛,同比增長61.4%,市場滲透率達23.9%,全年滲透率有望超過30%。
“去年底以來,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進場測試的純電重卡數量越來越多,占比將近一半。”湖北襄陽達安中心副總經理蔡未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商用車行業呈現甲醇、氫能、純電、混動等多條技術路線并進的局面。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車研發基地之一,國內90%的商用車品牌都會在此進行新車測試。
在本屆展會上,比亞迪全球首發了純電轎卡T4,并展示了新能源輕卡、重卡、客車領域的核心產品。一汽解放攜5款純電新能源車型,覆蓋干線物流、城市建設、專用運輸等多元化商用場景。東風商用車則攜覆蓋純電、氫能、混動、智能技術路線的6款車型亮相。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與華為數字能源合力打造的東風天龍KL華為兆瓦超充牽引車,雙槍超充條件下充電不到20分鐘即可實現電量恢復至80%,“充電像加油一樣快”。而隨著兆瓦級超充、換電網絡等技術的加速落地,解決了新能源商用車的續航焦慮,其成本也從5年前的800元/千瓦降至500元/千瓦。
“商用車新能源滲透率預計到2030年將提升到35%以上,這將促使行業拋棄‘油改電’的過渡方案,邁入新能源正向平臺定義的新階段。”東風股份董事長張小帆在展會期間舉行的2025中國商用車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大會上表示,面向下一個5年,基于用戶場景正向定義的技術架構及整車平臺,將成為支撐市場競爭力的一條關鍵路徑,并支撐新能源應用場景由城市配送、短途倒運,加速向區域運輸、中長途、長途運輸的拓展。
除了純電路線外,各大廠商也在本屆展會上提供了多款“氫”裝上陣的新選擇。其中,東風商用車旗下的東風天龍GX氫燃料電池牽引車,搭載先進的大功率高效燃料電池系統,加氫僅需20分鐘,續航里程高達700公里。聚焦長途干線物流市場的海珀特帶來了氫能重卡H49,該車續航能力超1000公里,百公里氫耗不到8公斤。
“未來,商用車也可能像乘用車一樣存在多種路線,但最終還是看誰的商業成本能跑出來。”蔡未末表示,目前,許多廠商還在持續做氫能這一技術路線,氫能重卡和純電重卡兩條技術路線,哪一條能先跑通還未可知。但從產品數量上看,純電重卡的車型正在不斷增加,這反映出主機廠的傾向。
向海外市場傳遞中國商用車價值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雙輪驅動下,全球化已成為中國商用車躍升的新支點。
“海外收入已成為我們整體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柱。”中國重汽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洋在展會上介紹,中國重汽近年來在海外市場穩步發展,預計今年出口將會突破15萬輛,整體收入將達到490億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我國商用車出口74.8萬輛,同比增長10.2%,出口占比接近商用車總銷量的24%。其中,新能源商用車出口6.4萬輛,同比增長1.5倍,顯示出中國商用車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隨著我國商用車出口規模的增加,一些挑戰也跟隨到來。“我國商用車在海外市場的本地化研發、充換電網絡適配、合規認證等方面仍存在著壁壘和短板,全球品牌的影響力也亟待提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鐵成在展會上表示。
“面向‘十五五’,發展海外市場不僅是要賣產品,還要把中國技術加中國標準帶到海外。”張小帆表示,市場空間向全球化拓展,是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目前,各主機廠都在積極布局海外公司和事業部等全價值鏈獨立的運營體系,構建全球商品平臺、屬地化消服網絡和制造能力。
一汽解放副總經理王建宇認為,未來五年,全球商用車的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商業落地進入新階段,商用車行業也將開啟智能化革命的新篇章。
“市場足夠廣闊,容得下所有中國優秀企業,中國商用車要從‘拼價格’走向‘比價值’。”宋洋認為,必須要長期耕耘,堅持長期主義,不能追求短期的、過度的急速增長。近年來,中國乘用車品牌以本地化和品牌塑造的方式,積極探索海外中高端市場,也為商用車行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