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2025年,AI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學習機、智能教輔等產品成為教育科技領域的明星賽道,與此同時,AI老師正成為學習機新焦點。以學而思為例,其近期上線的“小思AI一 對一”模塊實現了AI老師能力從L2(助手級)到L3(教師級)的躍遷,其“小思AI 1對1”已具備軟硬 一體擬人交互和“批改- 講題-推薦”的閉環能力 。這背后是教育硬件行業技術、內容與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也折射出整個行業從“工具化”向“伙伴化”演進的趨勢。
近日,學而思學習機學習系統負責人李通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AI老師的的核心在于紙屏互動,未來的競爭焦點仍在于AI。
![]()
被炒熱的“AI老師”
正成為下一個行業變量
據《中國學習平板零售市場月度追蹤》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學習平板市場在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銷量為180.6萬臺,同比增長3.5%,銷售額達到54.3億,同比增長了7.4%。在硬件需求持續走高的同時,AI軟實力正成為家長選購的核心考量,“AI老師”概念強勢切入市場賽道。然而,品牌間的技術路徑與能力定義差異顯著:部分廠商聚焦數理公式批改、真題覆蓋等“硬指標”,另一派則通過多模態交互、蘇格拉底式追問等創新設計深耕“學習體驗與思維培養”,側重方向呈現明顯差異性。
在此背景下,學而思CTO田密日前參照自動駕駛的分級體系 ,提出了教育領域AI老 師的L1-L5階段 。L1是初級輔助,L2是模塊化幫手,L3則可以實現AI根據觀察學生的解題步驟,自主引導解題以及和孩子互動,AI教育從單向灌輸變為互動教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通介紹,“小思AI 1對1”系統,已經初步實現了到L3的躍遷 。L3級別的AI老師,可以實現家長的“托管”,AI老師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真人輔導老師的一些工作。“到L5階段,AI老師或許能完全取代掉真人輔導老師。”李通表示。
談及目前市場上對AI老師的差異化定義,李通也指出,盡管各家理解不一樣,但AI老師核心在于紙屏互動,孩子在紙面上的每一個環節,學習機都能識別,并進行相應互動,這種互動是以孩子為中心,背后有很多技術整合,這個是學而思AI老師的思路。他指出,未來的競爭,仍然是在AI,好內容+好AI 十分重要。
"AI老師"重塑學習機賽道競爭格局
千億級智能教育市場邁向體驗驅動新階段
“AI老師”正深度重構學習機賽道競爭格局,推動千億級智能教育市場進入新階段。“小思AI 1對1”系統,通過多模態交互、實時反饋和個性化路徑規劃,實現了從“解題工具”到“學習伙伴”的跨越。其背后是“AI+內容”的雙重賦能,即九章大模型針對K12教育場景深度優化,同時和全學科題庫、課程資源深度融合。在技術驅動加內容沉淀的基礎上對學習體驗進行持續優化。
而在如今AI教育硬件市場“百家爭鳴”態勢下,不同廠商對AI老師的能力定義和技術路徑各有側重。如科大訊飛、作業幫等廠商則聚焦數理手寫公式批改、真題覆蓋率等硬核功能。教育廠商在自研領域加速創建壁壘的同時,華為等硬件廠商與教育機構合作,推動“端側算力+云端模型”的協同模式,共建內容+服務生態。
與此同時,行業標準也在加速演進。L1-L5分級標準,即從“工具輔助”到“完全自主”也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框架。當前多數智能教育硬件產品多處于L2階段,行業未來方向是從“功能替代”到“情感連接”,最終實現“像真人老師一樣陪伴孩子成長”。
業內人士指出,AI老師正推動學習機賽道從功能導向轉向體驗導向,形成“技術+內容+服務”三位一體的新競爭范式,未來將突破功能替代層面,向情感連接與思維培養深化,最終讓智能教育硬件成為“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學習伙伴。
未來,政策紅利釋放疊加普惠教育需求,AI老師加速成為破解教育資源失衡的鑰匙。VR/AR沉浸式教學、多終端生態融合也將開啟新戰場,教育智能化的終極形態——個性化、普惠化、全場景化的“學習伙伴”,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