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Much of Silicon Valley Is Built on Chinese AI?
2025年11月10日凌晨3:00(GMT+8)
作者:凱瑟琳索貝克
凱瑟琳索貝克是彭博社專欄作家,主要報道亞洲科技領域。此前,她曾擔任CNN和ABC新聞的科技記者。

中國開源人工智能正在走向世界。
圖片:Ying Tang/NurPhoto/Getty Images
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曾表示“中國將在人工智能競賽中獲勝”,但后來軟化了立場,稱美國“落后納秒”。
人工智能行業正在發生微妙的轉變,低成本、開源的中國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吸引全球用戶,并贏得硅谷的青睞,像 Airbnb 和 Cursor 這樣的公司都在使用中國的人工智能工具。
就開發者累計下載量而言,中國模型已經超過了美國,阿里巴巴的Qwen下載量超過了meta Platforms Inc.的Llama,基于Qwen構建的衍生系統占新語言模型的40%以上。
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的初步評估過于簡單,他對美國的負面看法也顯而易見。過去一年,他一直辯稱,盡管華盛頓不斷加強出口管制,但他的公司向中國市場銷售芯片,美國仍然從中受益。但他擔心開發者爭奪戰可能已經開始失控,這種擔憂不無道理。 該立場表示,美國的競爭對手僅僅落后“幾納秒”,因此美國必須“奮起直追,贏得全球開發者的青睞”,才能最終勝出。
近幾周來,一種微妙的轉變愈發明顯。幾個月來,一直有傳言稱,低成本、開源的中國人工智能模型可能會將全球用戶從美國產品中吸引過來。但現在看來,它們也正在悄然贏得硅谷的青睞。
風險投資家查馬斯帕里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最近在他頗具影響力的播客節目“ All-In ”(由白宮人工智能主管大衛薩克斯共同主持)中表示,他合作的一家公司已將大量工作負載轉移到北京登月人工智能公司開發的Kimi K2平臺。他表示,這種開源模式“坦白說比OpenAI和Anthropic便宜得多”。
不久之后,Airbnb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切斯基承認,他沒有將Airbnb的旅行應用程序與OpenAI的ChatGPT集成,是因為相關的連接工具“尚未完全準備就緒”。切斯基表示,Airbnb的新客服代理依賴于十幾種不同的AI模型。他們“非常依賴”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Qwen產品線:“它非常好,而且速度快、成本低。”考慮到切斯基與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的密切私人關系,他的這番言論尤其引人注目。
公開表示認可的案例越來越多。由OpenAI前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創立的初創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其最新研究受到了阿里巴巴Qwen3團隊的啟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
但或許更有意思的是,這種轉變正以更為微妙的方式悄然發生。備受矚目的AI編程領軍企業Cursor估值約100億美元,上個月發布了新版助手。一位科技投資者在X論壇上指出,他在使用Cursor時,它的內心獨白突然切換到了中文。此后,網絡上紛紛猜測Cursor的助手是基于類似DeepSeek的中國AI工具開發的。
另一家估值約100億美元的美國熱門公司Cognition AI Inc.,似乎也是基于智普人工智能(Z.ai)的基礎模型開發了其新型編碼代理。在社交媒體用戶表達了他們的懷疑之后,這家總部位于北京的公司似乎在推特上證實了他們的發現,稱此舉“凸顯了開源貢獻對生態系統的積極影響和價值”。這兩家美國公司均未立即回復我通過電子郵件發出的置評請求。但由于中國人工智能模型的許可機制較為寬松,企業可以免費在其基礎上開發產品。
來自 Hugging Face 平臺的數據,由支持開源人工智能的美國聯盟ATOM Project收集,證實了這一點。中國模型在開發者累計下載量方面已經超越了美國。這種轉變起初緩慢,隨后迅速爆發:2024 年初,meta Platforms Inc. 的 Llama 下載量達到 1060 萬次,而阿里巴巴 Qwen 的下載量僅為 50 萬次。到上個月,Qwen 的累計下載量已達 3.853 億次,而 Llama 為 3.462 億次。基于 Qwen 構建的衍生系統目前占 Hugging Face 平臺上新發布的語言模型的 40% 以上,而 meta 的份額已降至 15%。
Qwen的累計下載量先是緩慢地,然后突然之間超過了Llama的。

數據ATOM Project,經由 Hugging Face 提供
注:衡量累計下載量
國際用戶涌入中國人工智能工具引發了地緣政治方面的擔憂。但對于爭分奪秒推出產品的開發者,尤其是在編碼和軟件開發領域,這些風險的擔憂有所減輕——尤其是在權衡價格和性能之后。此外,開放模型還可以下載、微調并在本地運行,從而降低用戶對內容和數據隱私的擔憂。
黃仁勛現在就斷言誰是贏家還為時過早。美國在獲取尖端芯片和計算能力方面仍然擁有明顯的優勢,而這些正是開發先進系統的關鍵組件。但中國推行的低成本和開源策略無疑正在吸引開發者,而開發者正是人工智能創新的中堅力量。
如果華盛頓真的想在長遠來看取得勝利,它首先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硅谷已經開始倒戈了。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