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畫面足以顛覆所有人的想象。
![]()
以上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航天員的手指輕輕按下一個特制設備的啟動鍵。28分鐘后,伴隨著設備上的按鍵燈閃爍,他取出的不是常見的復熱食品袋,而是滋滋作響、色澤金黃的現(xiàn)烤雞翅,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
"看看,滋滋冒油,色香味俱全",6位航天員面對新鮮出爐的烤雞翅、牛排,已經兩眼放光,臉上全是掩不住的興奮和期待。"它這個為啥烤出來這么好吃",這么美味的燒烤,航天員們在太空可是第一次吃,已經吃到停不下來。
![]()
以上圖片來源于人民日報
這一幕,正在中國空間站發(fā)生。
2025年10月31日晚11時44分,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載著一位特殊的"乘客"——九陽研制的熱風烘烤機,騰空而起,成功入駐中國空間站。媒體稱其為"太空爐子"。
有了這位特殊乘客的加持,人類太空飲食翻開了全新的一頁,人類第一次在太空做飯,第一次在軌吃上了由生鮮食材現(xiàn)烤的大餐。
世界首創(chuàng)的"太空爐子"是如何誕生的?
九陽研制出這臺熱風烘烤機,屬世界首創(chuàng),實現(xiàn)了人類第一次太空做飯,相當于把廚房搬進了空間站。那么這臺世界首創(chuàng)的"太空爐子"是如何誕生的呢?
![]()
以上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出于種種限制,執(zhí)行神舟飛船任務的航天員在為期半年左右的太空之旅中,只能吃特制的航天食品。雖然這些食品已經能夠滿足航天員的需求,太空食譜也一直在更新,但航天科研人員認為這還遠遠不夠。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劉偉波表示,中國人無論在哪兒,就喜歡吃熱飯,喜歡現(xiàn)做的飯,航天員特別期待有一種新的手段來提供新的飲食方式。這樣的一個考慮,就要迎接一個挑戰(zhàn),可以在軌做中國飯。
想在太空現(xiàn)做中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中餐需要煎炒烹炸,必然要產生油煙,可空間站是封閉環(huán)境,它既是航天員的生活居所,也是科學實驗室,對空氣質量要求極高,絕對不能產生污染。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
出人意料的是,太空廚房研發(fā)工程師偏偏反其道而行。
誰能想到,他們竟然把抽油煙機做到了爐子里面!!!于是,便有了這臺具有油煙自凈功能的熱風烘烤機。
解決了污染問題,研發(fā)工程師又給"太空爐子"配備了殘渣收集器、加熱網、烤盤和網籠,解決了食物在軌漂浮的問題,并把加熱溫度從過去的100℃提高到190℃。
過去,加熱是物理反應,現(xiàn)在,有了熱風烘烤機,真正在軌做飯就是理化反應了,可以把食物烤到焦黃、烤到焦脆,做的飯是噴噴香。
吃得航天員們一口一個不吱聲!真是香迷糊了!
就此,"太空爐子"正式誕生。
擼串、吃燒烤,太空做飯歡樂多!
還記得神舟十七號,三位航天員首次在太空度過龍年春節(jié)。
![]()
以上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大年三十,航天員特意穿上了喜慶的"祥云服",貼上了春聯(lián),掛上了燈籠,把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裝扮得年味十足,且吃上了豐富的年夜飯。
有了熱風烘烤機的加入,今年的年夜飯一定會更加豐富。科研人員為神舟二十一號乘組準備了雞翅、牛排、玉米和蛋糕等食物。航天員可以通過提前設置好的程序,或者直接在熱風烘烤機上操作,幾十分鐘,就能做出一頓美味大餐。
不僅能烤牛排、肉串、玉米等生鮮食材,幾乎萬物皆可烤。
過去垂涎欲滴的燒烤,現(xiàn)在在太空也能隨時吃到了,甚至于,航天員在天上過生日,還能現(xiàn)烤生日蛋糕,你說這日子美不美?
這些航天美食,不僅是一頓飯,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中秋節(jié)有特制月餅、冬至有太空餃子,讓航天員在遙遠的太空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據(jù)了解,在神二十一號食譜中,食品種類達到190多種。這臺熱風烘烤機堪稱"干飯神器",有了它,真正實現(xiàn)了對生鮮蔬菜、堅果、蛋糕、肉類食材的在軌烹飪,烘焙加工,豐富飲食保障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在軌就餐體驗。不僅能吃得飽,而且吃得越來越好。
![]()
以上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在漫長的太空生活中,航天員們終于吃到了一口久違的、帶著煙火氣的家鄉(xiāng)味,這多么令人興奮!
而這背后,關鍵在于一個九陽研制的太空廚房。
"干飯神器"背后的通關秘籍
太空廚房是怎么來的呢?這還得從2014年說起。
2014年,一直專注健康小家電的九陽,被國家選為載人航天太空廚房研制單位,核心任務就是研制熱風加熱設備和飲水分配器。
第一個難關撲面而來:怎么讓航天員能及時吃上熱飯熱菜呢?
因為空間站的空氣是不能對流的,熱傳導效應極低,使得地面上平平無奇的"加熱"過程變得異常困難,傳導加熱常常是一頭熱過了,另一頭還是涼的。
九陽研發(fā)團隊結合小家電積累的電機技術、加熱技術、流體動力學技術,設計了多個方案,反復打磨和測試,最終研發(fā)出了熱風加熱設備,實現(xiàn)高效立體熱風循環(huán)加熱。
![]()
航天員李聰介紹熱風加熱裝置。以上圖片來源于央視頻
吃飯的問題解決了。第二個難題來了:怎么保障航天員喝上干凈的溫熱水呢?
由于載人航天器相對狹小、密閉,貯存的水又不像地面是流動的,這為有害微生物的快速繁衍提供了溫床。
九陽將氧化鋅抗菌技術應用在了飲水分配器上,很好解決了這一難題。氧化鋅晶須材料釋放出的鋅離子,能穿透細胞膜進入細菌內部破壞菌體結構,達到殺菌的目的。殺滅細菌后,鋅離子又能從細菌內部游離出來,不斷重復這一殺菌的過程,可謂殺菌消毒的利器。
中國人一直都有喝熱水的習慣,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燒開水"很難在空間站實現(xiàn)。
![]()
航天員葉光富采用飲水分配器喝水。以上圖片來源于央視頻
九陽憑借在小家電上積累的加熱和溫控等技術,創(chuàng)新太空即熱技術,實現(xiàn)了水溫、水量的精準控制,讓航天員在太空中也能隨時喝上一杯干凈的、45°C的溫熱水。
除了這兩個設備,九陽還為航天員送去了太空豆?jié){,不僅可以為航天員補充營養(yǎng),還能一解鄉(xiāng)愁,舒緩忙碌工作后的心情。
經過8年攻堅,1000+次實驗,2021年4月29日,九陽研制的"太空廚房"隨天和核心艙發(fā)射一同升空,成功入駐中國空間站,目前已成功保障了神舟十二號到神舟二十號等9組航天員乘組的飲食飲水健康,正在保障神舟二十一號乘組的一日三餐。
從"嫦娥奔月"到"天宮烤肉",中國人的浪漫就是帶著人間煙火氣征服星辰大海!截至目前,太空廚房已在空間站安全、穩(wěn)定運行超1500天,每天都在保障著航天員的飲食飲水健康。從單一的壓縮餅干,到如今太空廚房加持下的美食薈萃,航天食品的變遷,是中國航天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真實寫照,也傳遞著中國制造企業(yè)的科技實力和時代擔當。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