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稱,由于天氣原因,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的新型大推力“新格倫”火箭推遲發射。此次發射不僅是備受矚目的“新格倫”火箭首次嘗試將有效任務載荷送入軌道,也是時隔5年之后美國即將再度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報道稱,“新格倫”火箭由美國億萬富豪貝索斯旗下的航天企業藍色起源公司研制,它以美國首位完成軌道飛行的宇航員約翰·格倫的名字命名,是一種強大的兩級重型運載火箭,被視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獵鷹”系列運載火箭的有力挑戰者。“新格倫”火箭的起飛推力為1750噸,近地軌道運力4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超過13噸。相比之下,美國現役運載火箭中只有為美國載人登月計劃專門研制的SLS重型運載火箭以及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比其運力更大。
這枚98米高的火箭原定在美國東部時間9日升空,但由于天氣原因推遲發射。下一個發射窗口在美國東部時間10日下午2時40分至4時08分,但也可能會受到美國政府停擺等因素的影響。
美國“太空”網站稱,與SpaceX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一樣,“新格倫”火箭也設計為部分可重復使用,以降低成本。“新格倫”火箭雖然運力是“獵鷹9”號的兩倍,但發射價格可能大致相同,每次發射約為6000萬至7000萬美元,優勢相當明顯。藍色起源公司將在這次發射中嘗試將火箭第一級助推器降落在海上駁船上。在今年1月的“新格倫”火箭首次軌道發射任務中,它成功將一顆名為“藍環探路者”的測試載荷送入軌道,但助推器嘗試降落在海上回收平臺時失敗。
這次發射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是“新格倫”火箭首次執行太空發射有效載荷任務外,它所攜帶的載荷本身也非常受矚目。美國“太空新聞”網站稱,“新格倫”火箭這次搭載的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對雙胞胎衛星——“逃逸與等離子體加速和動力學探測器”(ESCAPADE)。它是自2020年7月30日,NASA研制的“毅力”號火星車和“機智”號直升機升空以來,NASA五年多來首次發射的火星探測器。
報道稱,ESCAPADE由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空間科學實驗室領導的低成本行星科學項目,與火箭實驗室和先進空間等商業航天企業合作完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任務描述中寫道,這兩顆完全相同的探測器將“編隊飛行,以3D方式繪制火星的磁場、高層大氣和電離層圖,提供這顆紅色星球獨特的近太空環境的首次立體視圖”。它們的發現將幫助科學家了解火星如何以及何時失去大氣層,并更好地了解未來應該如何保護前往火星的宇航員和精密設備,讓其免受惡劣太空環境的威脅,確保長期任務的成功與安全。
這次火星探測器的軌道也與眾不同。“太空”網站介紹稱,由于地球和火星的距離在不斷變化,最遠時相距約4億公里,而最近時只有5500萬公里。因此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時需要抓住火星與地球最近的時間窗口,通常每26個月才能等到一次,這也使得火星任務的周期性特別明顯。ESCAPADE任務原本也準備按照這個模式奔向火星,但當它錯過了2024年年底的發射窗口后,NASA發現,進度延誤、任務計劃變化以及其他因素導致該探測器很難找到合適的發射平臺和時機。最終研究人員決定不再等待2026年的發射窗口,而是“發揮創意”,選擇“發射+徘徊”模式,這樣探測器可以選擇“任何一天升空”,在太空待命,保證有足夠的多余燃料到達火星。
按照這個設計,這兩顆火星探測器升空后,將不會直接飛向火星,而是前往拉格朗日L2點。這是一個位于地球與太陽的連線上、距離地球約150萬公里的平衡點,探測器可以在這里以極低的燃料消耗長期維持軌道高度。同時這里的宇宙輻射相對較低,有助于減少探測器長期在軌停留時受到的損傷。預計到2026年火星轉移窗口期開啟時,探測器將在2026年11月重新飛向地球,借助地球引力加速,最終踏上前往火星的道路。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們將于2027年抵達火星軌道。
報道稱,NASA科學家表示,如果這次特制的火星任務軌道取得成功,將有助于提高未來火星探測任務的靈活性。當然,由于額外的長時間宇宙停留,也會增加探測器發生故障的風險。但NASA方面表示,考慮到ESCAPADE任務的低成本特性,增加額外的風險是可以承受的。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