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從傳統巨頭到造車新勢力,一場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為主題的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推進。
“‘中國速度’‘卷’是我在中國深刻感受到的。”近日,在梅賽德斯—奔馳在京舉辦第13屆中國可持續發展對話會上,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佟歐福(Oliver Th?ne)表示。
隨著電動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車市場,越來越多的車企將碳中和作為核心戰略。隨著中國新能源車企比亞迪、蔚來等的崛起,外資車企巨頭也“卷起來了”。
在汽車產業迎來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刻,伴隨11月5日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CLA在中國上市,梅賽德斯—奔馳正以其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發布計劃,向“零排放出行”目標加速前進。
“在中國,我們合資的北京奔馳及福建奔馳工廠通過節能減排、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環經濟等措施,已成為所在地的可持續生產標桿企業,并已與主要生產供應商達成綠色發展共識,共同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佟歐福表示。
純電車實現凈零碳并不容易。
今年9月在北京奔馳正式下線的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CLA于11月在中國上市,產品實現全面電動化轉型。這是梅賽德斯-奔馳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與產品發布計劃。
全新純電CLA展現了公司在能效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該車型配備800伏電驅系統和同級獨有的兩擋變速箱,實現了866公里的CLTC續航里程,而百公里能耗僅10.9千瓦時。
據了解,與上一代燃油車型相比,純電CLA僅在使用階段便能減少七成以上的碳排放,同時在整個車輛生命周期中,可削減超過19噸的碳足跡。
根據規劃,到2027年,梅賽德斯—奔馳將陸續推出7款中國專屬車型,包括基于全新MB.EA架構的梅賽德斯—奔馳全新純電GLC SUV長軸距版本,以及純電C級車、純電E級車和輕型商務車。形成覆蓋多個細分市場的電動化產品矩陣。
電車安全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如何在確保車輛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產品低碳化?
全新純電CLA在安全方面毫不妥協,開發過程經歷180次實車碰撞,配有11個安全氣囊,并能實現毫秒級的高壓自動斷電;其電池的熱穩定性已完全符合將于2026年生效的新國標。
此外,在汽車的循環利用方面,梅賽德斯—奔馳將循環經濟理念貫徹車輛的整個生命周期。
以全新純電CLA為例,相比上一代車型,再生熱塑塑料的比例增加了兩倍多,保險杠含有高達25%的再生材料。相比使用原生塑料,每輛車可減少約5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在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通過與寧德時代等企業合作,自2024年6月以來,梅賽德斯—奔馳集團中國已高效回收約391噸報廢動力電池及模組,實現電動車電池的閉環管理。
今年,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發技術中心正式啟動車網互動系統(V2mG)試點項目,通過六臺20千瓦雙向充電站實現電動汽車與微電網之間的雙向能量流動。這一創新技術將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轉移至電力更清潔且成本更低的非高峰時段,并在高峰需求時向本地微電網回饋電能,這有助于平衡能源供需,減少對高峰期化石燃料電網電力的依賴,并支持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在全球碳中和目標驅動下,汽車行業的低碳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佟歐福在會上表示,梅賽德斯—奔馳一直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力求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及供應鏈協同實現“零排放”出行的戰略愿景。
“2039愿景”是梅賽德斯—奔馳的核心戰略目標,旨在通過減少碳排放,最晚到2039年,實現乘用車新車產品陣容在整個價值鏈和車輛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凈碳中和。
各大車企紛紛加大電動化投入,從產品研發到生產制造,從供應鏈管理到終端服務,全產業鏈的減碳行動正在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在生產環節這一領域,梅賽德斯—奔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北京奔馳前驅車工廠近期獲得《ISO 14068-1:2023實現碳中和核查聲明》認證,成為中國首家獲此認證的汽車制造工廠。這一認證背后是扎實的節能減排舉措:2024年該工廠較2023年實現減排近2.2萬噸CO2e,相當于近120萬棵樹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實現這一減排目標的關鍵在于能源結構的優化。北京奔馳作為北京首批申購綠電的企業之一,僅2024年就采購綠電超3億度,占其用電總額的約60%。通過一系列能源管理措施,北京奔馳2024年實現單車生產碳強度同比下降38%。
除了“外購綠電”,北京奔馳也在“自制綠電”。自2024年以來,北京奔馳持續擴建光伏。截至目前,其光伏覆蓋面積擴展至約43.9萬平方米(相當于61個標準足球場),總裝機容量提升至88.8兆瓦,支撐約20%的用電需求。
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技術創新發揮著關鍵作用。順義工廠的噴漆車間采用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的廢熱回收系統可將300°C的廢氣轉化為冷凍水,每年削減用電100萬度電,減少碳排放約620噸。
與此同時,福建奔馳也在零碳生產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福建奔馳則已達成生產碳中和,成為福建省首批100%使用綠電的企業。2024年,福建奔馳通過有針對性的節能項目節約256萬度電,約占其總能耗的約3%。展現出卓越的能效管理水平。
供應鏈端的碳中和也是梅賽德斯—奔馳實現“2039愿景”的關鍵一環。與直接控制的生產環節不同,供應鏈碳減排涉及眾多外部合作伙伴,其復雜性和挑戰性更為突出。
梅賽德斯—奔馳采取了從承諾到行動的全方位策略。截至2025年6月,北京奔馳和福建奔馳幾乎所有的生產供應商都已經簽署了“愿景意向書”,承諾踐行碳中和目標。這一全覆蓋的供應商脫碳承諾,為整個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奠定了基礎。
然而,書面承諾只是起點,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將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原材料管控這一關鍵領域,北京奔馳要求為新車項目采購的原生鋁材引入鋁業管理倡議(ASI)監管鏈認證要求,從源頭落實對高排放原材料的管控。
除了建立嚴格的準入標準,北京奔馳也注重賦能合作伙伴共同成長。通過搭建“驅動可持續”平臺,北京奔馳持續向供應商輸送涵蓋生命周期評估、碳核算、綠電采購及CCER機制等核心議題的培訓,支持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工作。
梅賽德斯—奔馳的碳中和征程展現了一個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在電動化時代的轉型決心。從產品能效提升到生產流程優化,再到供應鏈協同減碳,奔馳正在構建一個覆蓋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體系。
隨著史上最大產品發布計劃的推進,這家汽車制造商正以實際行動證明,豪華與可持續并非取舍,而是可以共贏的未來。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