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度紀 肆夕
俞敏洪一紙聲明宣告孫東旭從東方甄選離職,讓大家又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劇本。
孫東旭上一次受到這樣的廣泛關注,還是2023年末董宇輝小作文事件過后,坐在直播間的我來開個會訓粉名場面。從那之后,從新東方老師走到東方甄選聯合創始人,坐擁千萬年薪的東方小孫被免去了新東方CEO職位。再出現已經是俞敏洪這次的公開發聲:東旭因為個人原因,提出不再工作,沒有任何齟齬和隔閡。
對于新東方而言,從這里畢業的不僅僅是曾經規模龐大的學生,還有無數的老師。而離開這里,既是老師們的一種宿命,也意味著職業生涯的下半場啟航。
在中國教育界的激蕩近三十年里,可以說清北學子固然英才無數,交復同窗也是功勛赫赫。但唯有培訓學習新東方,磨練出了中文互聯網最會跨界也是最懂表達的一群人。
細究互聯網大事編年史,他們總是偶爾或者長期地占據熱搜話題和大眾關注的中心。從羅永浩、羅翔到董宇輝甚至是劉沖或者李笑來等等,都以講臺作為起點,不斷跳向創業者、網紅、帶貨主播、內容創作者或者是幣圈大佬等等全新的身份,并聲名顯赫。他們奇異地共同曾經擁有同一個身份:新東方老師。
新東方是教培行業的巔峰樣本。這個曾經以英語培訓發家的教育機構,早已遠遠超越了過去的經營范疇,成為流量時代最意想不到的黃埔軍校。
新東方不養閑人,只生產舞臺的中心
經過互聯網時代信息中心的幾次更迭,雖然內容高度飽和,但人和人之間照樣存在信息的參差。
也由于羅永浩本身就戰績可查,普通路人在有關他的成名始末中,無法說出哪里才是他明確的起點。
在今天新一代00后和10后的網民群體中,哪怕人均日常都用過羅永浩星巴克自扇耳光的表情包,但確實不少年輕人真不知道,這個在互聯網世界頻頻破圈的人,這個已經53歲的還在擔任脫口秀評委的半百老人,曾經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
2000年之后的前互聯網時代,還是博客流行的年份,羅永浩已經以視頻形式出圈。
一個戴眼鏡胖子在新東方的英語培訓課堂上,用平穩的語調連續輸出大量驚人的反差金句,被學生偷偷錄下發到網上,以老羅語錄的形式,開始在互聯網上瘋狂傳播。
直到今天,那句流傳已久甚至淪為過氣梗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還會以不干膠的形式傳承下來,貼在老派車主的保險杠上。
早期珍貴影像視頻,誕生于新東方
內容鋒利,笑點精準,表達有記憶點,是經典的新東方式人格。
都說羅永浩本人就是他經營的最成功IP,能在不同的時代階段,在不斷加速淘汰過氣網紅的中文互聯網中屹立不倒。
教培界的黃埔軍校不僅擅長打造優秀教師,也對個人IP的塑造得心應手。
董宇輝后,前新東方老師從簡歷上的一行字變成了一類人的標簽,更讓大眾開始注意到,幾乎每個領域都有從新東方走出的紅人。
因為新東方老師的集體基本功,就是有把講臺變成舞臺的能力。
早期有頻頻破圈的 羅永浩,和近年用講課思路帶貨的 董宇輝;到剛結束的V ogue搶C事件,第一次讓大家廣泛注意到的主編 劉沖,和脫口秀演員教主 劉旸。
他們身上的都有很典型的共通點,就是無論身處哪個領域,都有把知識、文化、商品、輿論情緒進行最通俗易懂的無障礙轉譯功能。
同時新東方的跨界網紅流水線上,集中生產兩種人,除了鎂光燈下的焦點,還有一種更貼近教師的老本行擅長讓知識狡猾地進入大家腦袋里。互聯網大造星時代來臨,隨著受眾的不斷年輕化,也為更多專心教書的前新東方老師,被動創造出課堂之外的破圈機會。
比如 羅翔,普通路人或許不是法學生,也沒有法考的需求,但還是把羅翔 法外狂徒張三的系列視頻當作下飯課件。
羅翔老師極度擅長把生活中的苦難和悲痛,都包上一層故事的荒誕外衣。憑空捏造出張三法學史上最慘的虛擬人,生動講解人的一生在罪與非罪之間的具體界限。
愛看樂子和搞抽象的各有自己的偏好,用自己一套獨立表情包統治抽象屆、被稱為罵醒系列真神的 劉曉燕老師,也同樣出身新東方。
回家吧孩子回家吧
新東方創始人俞洪敏曾經在采訪中提及,羅翔賴以爆火的講課能力和幽默感,都是在新東方培訓出來的。
似乎新東方有一套切實可行的爆改模版,所有經過打磨的老師,都有統治某一領域的能力,風格化教學的終極樣貌,就是總能在一批人身上看到熟悉的母版。
時間退回到1993年成立在平房里的新東方,那時俞敏洪大概沒有料到未來會發展成今天這樣。
盛產爆款,也批量制造創業群像
新東方從未主動認領和宣傳過自己是中文互聯網界的黃埔軍校。但是,遍布各行各業的創業者,也真正體現了新東方嚴選的含金量。
千禧年后,留學熱造就了新東方的黃金時代。
2006年,新東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赴美上市的培訓機構。俞敏洪、徐小平、王強被稱為新東方三駕馬車,被那一代青年看作知識改變命運的象征。
遵循商業故事的一貫敘事,巔峰是分道揚鑣的起點,三駕馬車也逐漸駛向不同的發展道路。
以他們為原型的《中國合伙人》有多少藝術改編的成分不好說,早期俞敏洪在接受采訪時,直言我當時沒參與創作,后來看我的那個形象感覺很窩囊,徐小平和王強參與了,他們倆的角色就很完美。
顯然俞敏洪對大眾熟知的創業故事多有不滿,在現實中,每個普通人都通過互聯網親眼見證了電影沒有涉及的現實續集。
徐小平和王強為什么離開已經不重要,但后續是他們在離開后新東方后創辦真格基金,成為中國創投圈點石成金的傳奇推手,2013年就當了小紅書的天使投資方,從完美日記等高知名度的消費品到51Talk,邏輯思維等教育內容平臺甚至涉及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數不清的公司背后,都能看到其蹤跡。
新東方最成功的嚴選產品,正是創業者本身,也是每一個參與過其建設的個人。
電影也變相為新東方帶來巨大宣傳效應
老早幾年時間,翻開如今任何一家頭部英語機構、培訓品牌的簡歷,你幾乎都能找到新東方出身的創始人和有新東方履歷的老師。
俞敏洪在采訪中談及新東方是一家沒有競業協議的公司,大家有創業基因,很多能干到上市公司的都是我的弟子。
或許這從某種程度印證了新東方模式的可復制性,在新東方最鼎盛的時期,就在無意之間孵化了大半個教培行業的創業者。
前新東方高級副總裁陳向東創辦跟誰學,原新東方總裁胡敏離開后自立門戶,創辦了新航道,以差異化競爭,在雅思、托福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同樣做到上市。
與此同時,短短幾年時間教培行業迎來大變遷,雙減政策重錘落下,新東方市值蒸發上千億。線下課堂停擺,曾經的行業巨頭元氣大傷,連同所有的新東方系的經營主線也都從搶學生變成找出路。
而東方甄選的一步活棋救活了新東方的死局,只不過在流量和是非的浮浮沉沉下股價起起伏伏。截至11月6日,東方甄選股價21.44港元/股,總市值226億港元。從今年7月開始,東方甄選股價雖有所回暖,但相較于2023年1月巔峰市值740億元,縮水69%,市值蒸發500多億。
從俞敏洪寫的書能看出他的人生關鍵詞
而俞敏洪常流連在互聯網、采訪、和直播間中,他始終沒有沉寂,這個從中關村出租屋里走出的傳奇人物依然想在新時代闖出點新機遇。
新東方模式:重壓之下總有勇夫
新東方不可磨滅的價值,是能不斷孵化獨立的創業者和全能型人才。這種優勢的暗面是無法將這些價值真正留存于自身。
這家公司的成功始終和個人有強綁定關系,能在不同的階段,培養出一個又一個閃光的個人,卻也始終難打造真正的去個人化的公司。
當新東方出身成為一種醒目標簽時,更多人開始察覺到人群現象背后的核心問題:
是新東方擅長培養了全能型跨界人才,還是新東方通過重壓式的殘酷淘汰體系,篩選出來了那些本就應該成功的人?
透過今天的互聯網,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新東方教師在重壓之下的普遍狀況。
新東方老師的工作絕對算不上輕松,有離職老師透露,連續工作10小時已經能算得上是低強度的一天,除上課時間外,晚上師訓刷題到凌晨也是常態,寒暑假高峰期更是老師們的地獄模式。
課后需花費大量時間寫千字課后反饋、與大量家長溝通、參加磨課教研,這些繁瑣的工作都被穿插在高強度的日常工作中。
而重壓只是日常,晉升才是真正的角逐。新東方的教師分級制度,從T1到T6,T1到T3代表初中高級教師,從T4開始,老師還可以選擇做培訓師、管理者或者演講師。
重壓是新教師的普遍情況
在課程當中插入段子,是新東方慣用的模版,所有老師在師訓期間,都要經過不斷的新東方標準化,也就是統稱的磨課,學生能不能聽懂,學生有沒有興趣聽,學生能不能聽下去,都是把教案推倒重來的主要原因。
要有趣、要有知識量、要張弛有度、也要吸引聽者的注意力,連笑點都要反復接受審查。
通過一遍遍重塑、打磨、反復試煉才能站在新東方的講臺上,新東方也能從眾多人中精準淘出最能堅持、最會表達、最懂轉譯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有融資需求的創業者,都值得去新東方培訓一次。
在重壓下新東方并不是在完全培養教師,它真正培養的,是適應一切變化的表達者。
因此,業內常有撐過新東方三年,同行業內隨便選的傳言,重壓之下總有勇夫,每年仍有大量年輕人想要擠進新東方。
老師的工作范圍遠不止課堂上
高薪聘用后,在高強度的培訓與比拼中,他們獲得了另一種稀缺的能力,在壓力中重構自己,明確目標,在跳板上走到恰到好處的位置,完成效果最大化的起跳。
這也是新東方黃埔軍校系統的殘酷真相:新東方不一定能讓每個人都成功,但一定能鍛造出最適合這個時代的人。
行業內盛傳,是他們淘汰了新東方,不是新東方淘汰他們。這樣的故事不斷重復,也為中文互聯網故事集提供更豐富的案例。
新東方的過往,早已超越一家教培企業的興衰史,曾經的成功與如今的困境,都源于其對個人的極致依賴。新東方打造了一個可復制的名人/名師的系統,也一次一次陷入人去樓空的瓶頸。透過財報能看到的是, 2025財年,只論東方甄選員工數量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4。
離開新東方的人都在一次又一次跨界中破圈,實現了新東方的創辦名言在絕望中尋找希望。而新東方本身也在不斷尋找下一個輝煌的支點。
從這點來說,我們暫時拋開所有的齟齬、風波抑或揣測,既祝福之前的董宇輝,也祝福如今的孫東旭,更祝福依然堅守的俞敏洪。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