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絕緣體最早是在凝聚態(tài)物理中發(fā)現(xiàn),用來描述電子的特殊傳輸性質(zhì)——內(nèi)部絕緣,邊界導電且抗散射。而最近,很多物理學家們將這個概念拓展至光子和聲子等系統(tǒng)。通過人工設計的晶格結(jié)構(gòu),人們可以模擬“自旋霍爾效應”,讓這些波沿著邊界“拓撲保護”傳播,不容易被雜質(zhì)散射回去(backscattering)。
然而,拓撲效果雖然可以防止散射,但并不能防止能量損耗(衰減)。與電子不同,聲音極易在彎折處泄漏能量。過去研究中的芯片級聲子波導(不論是否拓撲)損耗都比較大,大概是每厘米幾 dB,非常不理想。

圖丨從左至右依次為:Albert Schliesser、Ilia Chernobrovkin、Eric Langman和習翔(習翔)
這種局面不久前被打破。在一篇發(fā)表于 Nature 的研究中,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習翔助理教授和阿爾伯特施利塞爾(Albert Schliesser)教授團隊,聯(lián)合瑞士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和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共同展示了一種芯片級聲子波導,其損耗僅為每公里 3 dB,而且在室溫下運作。這意味著,聲子的傳播距離,相比之前的芯片器件是幾個數(shù)量級的改進。
在這款芯片中,聲子以 99.99% 的概率通過彎角而不發(fā)生反向散射,且每百萬個聲子中損失不足一個。相關論文以《用于聲子的軟約束拓撲波導》(A soft-clamped topological waveguide for Phonons)為題發(fā)表在 Nature 上 [1]。

圖|相關論文(Nature)
聲子(Phonon)是固體或液體中聲音的量子激發(fā)態(tài)。與光子或電子相比,聲子傳播速度更慢、更容易在材料中被強限制,同頻率下尺寸更小,并且天然免疫于電磁輻射。這些特性讓芯片級聲子電路成為可能,用于在更緊湊、高效且具魯棒性的體系中,引導、存儲和處理經(jīng)典或量子信息。
在特定人工晶格結(jié)構(gòu)中,聲波傳播可展現(xiàn)拓撲性質(zhì),并具備減少反向散射的潛力。先前實驗已經(jīng)給出了拓撲保護傳輸?shù)牟糠謱嵶C,但關于反向散射概率的定量測量仍然稀缺。此外,拓撲保護并不必然意味著低損耗。該研究首次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圖|沿兩個拓撲結(jié)構(gòu)不同的區(qū)域界面引導的面外振動模式的渲染圖(Nature)
本研究首次將兩種物理機制融合。其一是“谷-霍爾(Valley-Hall)拓撲效應”:研究者在一層 20 納米厚的氮化硅(SiN)膜上刻蝕出蜂窩狀微孔。通過旋轉(zhuǎn)三角形孔的方向,構(gòu)造出兩種相反“谷態(tài)”(valley edge mode)的聲子晶格。兩者之間的界面就像一條高速路,每個方向上僅允許帶特定谷自旋的振動能量沿其邊緣流動,并天然抑制反散射。
其二是該研究突破的秘訣,研究團隊借助了近期納米機械共振系統(tǒng)在耗散稀釋方面的創(chuàng)新——的“軟夾持”(Soft Clamping):與傳統(tǒng)機械結(jié)構(gòu)將薄膜死死固定不同,這種設計允許振動模式平滑衰減到材料內(nèi)部,使能量主要儲存在“拉伸”而非“彎曲”中,大幅降低損耗。

圖|谷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Nature)

圖|拓撲聲子波導圍繞成三角形路徑的顯微鏡圖像。( Nature)
為了測試能量損耗,研究團隊將波導“折”成一圈三角形路徑,每條邊僅 15–19 個晶格單元長,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處由 120° 彎角連接各邊。實驗顯示,波導中聲子的傳播損耗低至 3dB/km。相較之下,以往芯片聲子波導的損耗通常在 10?dB/km 量級。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損耗水平已與超導微波波導相當,并逐漸逼近光纖。
同時研究團隊也開展了高分辨率超聲譜測量,以精確量化反向散射效果。結(jié)果表明,三角形的彎折是反向散射的主要來源,但平均概率僅為 1.1×10??,即約 99.99% 的聲子能量能夠順利繞過每一個彎角并不發(fā)生反向散射,且每百萬個聲子中損失不足一個。

(資料圖)
談及技術(shù)的未來發(fā)展,習翔對 DeepTech 表示,這項成果不應僅僅是面向某個具體未來應用——盡管它蘊含著豐富的潛力。例如,這種超低損耗的聲子傳輸,可以用來構(gòu)建精度媲美光學的聲子干涉儀,并且因為聲子本身帶有質(zhì)量,這種干涉儀將可以用在各種前沿物理的探索中。
他們目前最感興趣的,是進一步探索這一方法的潛能。“現(xiàn)在,我們希望在實驗中進一步探索這種方法,看看它還能實現(xiàn)什么。例如,我們想構(gòu)建更加復雜的結(jié)構(gòu),觀察如何讓聲子在其中穿行,或者設計讓聲子像汽車在十字路口相撞的結(jié)構(gòu)。這樣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其極限能力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新應用。”他說道,“基礎研究,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