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球創新格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重構,科技競爭與合作交織演化,創新要素加速流動重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席卷而來。上海正站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關鍵節點,如何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競賽中找準自身定位,進一步提升其全球科創地位?11月9日,2025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全球創新體系變革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召開,數位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把脈全球科創新趨勢,為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言獻策。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當前全球創新體系正經歷一場“創造性破壞”的深刻變革,既面臨地緣政治帶來的挑戰,也迎來科技革命創造的新機遇。
“我們正在見證全球創新體系的歷史性轉變。”與會專家指出,當前創新格局正從過去效率優先的全球化分工,轉向安全與發展并重的新范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田杰棠研究員表示,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推進,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推動科研范式發生根本性轉變。“這兩大力量共同作用,使全球創新體系進入‘創造性破壞’的新階段。”
清華大學封凱棟教授進一步指出,傳統全球化格局向區域化方向演進,要求我們重構對創新邏輯的原有認知。“在當前轉型過程中,創新轉化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甚至可能超越源頭性創新能力,成為決定競爭優勢的稀缺核心要素。”
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支點,上海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置與未來發展路徑,成為會議熱議的焦點。華東師范大學杜德斌教授基于研究數據指出,大國競爭的核心是科技競爭,而科技實力的空間分布高度集聚于少數關鍵區域。杜德斌教授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城市創新評價中,北京已升至全球第四,上海保持第十,中國共有21個城市進入全球百強,這反映出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崛起態勢。然而,挑戰同樣不容忽視。杜德斌教授直言,國際人才比例較低,外國出生人口占比不到1%,而硅谷接近40%,此外世界一流大學的支撐作用和科技領軍企業數量都有待提升。
如何破局?與會專家從多個維度提出了建議,其中“構建開放創新生態”成為共識。封凱棟強調,上海作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核心城市,具備突出的產業基礎與平臺優勢,應持續加大科研基礎設施及先行技術示范應用場景的建設投入。“這不僅是上海打造區域競爭優勢的關鍵路徑,更是推動我國在全球創新變革中占據主動的重要方向。”他表示。
復旦大學蔡翠紅教授從治理角度提出,從理念、生態、能力三方面發力,探索破局之道。“在理念與制度層面,踐行‘開放包容、共贏’的治理理念。在生態協作層面,推動企業‘系統出海’。在能力建設層面,強化高端人才培養。”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