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時代周報 作者:習昂
11月6日-9日在浙江省烏鎮舉行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數字經濟的活力。透視這次峰會,既能看出阿里、騰訊、京東等初代互聯網巨頭擁抱AI的努力,更像是杭州“六小龍”等新一代互聯網新貴的“成人禮”。
峰會首日,首次設置的“六小龍烏鎮對話”讓他們首次集體亮相,6位企業代表暢談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熱點議題。他們還把多項前沿技術帶到“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涵蓋機器人、人工智能、工業孿生平臺,并展示了將人工智能融入到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努力。
![]()
圖源:圖蟲創意
從2014年首屆峰會至今,世界互聯網大會11年的成長軌跡,見證了中國數字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首屆峰會召開的2014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16.2萬億元,如今已經超過50萬億元,增長超過兩倍,其在GDP的占比,也從當年的26%壯大到接近半壁江山。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在全球語境中,中國數字技術正在從“追趕者”變為“領跑者”。
在中國數字化浪潮中,初代互聯網巨頭們無疑是勇敢的先行者,他們儼然是互聯網產業的底座,因為每一波技術浪潮都是建立在前一波浪潮的基礎之上。沒有1990年代末、新世紀初的互聯網產業浪潮,就不可能有后來的移動互聯網浪潮;若沒有移動互聯網時代產生的大數據和計算需求,就不會有當下如此迅猛的AI浪潮。
初代互聯網巨頭也在積極擁抱AI,各種大模型已紛至沓來。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騰訊、阿里、螞蟻都把各自的大模型產品放在顯眼的位置,并在展臺展示智能體相關的發展戰略。帶著“物流新浪潮”宣言,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時隔8年強勢回歸烏鎮峰會。
但人們的興奮點,似乎已轉向“六小龍”AI新貴,其在浙江杭州的崛起,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11年來所孵化創新土壤和科創生態的最佳注解。這些新生代互聯網人首次以“六小龍烏鎮對話”形式集體亮相,他們身著深色西裝圍坐討論最前沿的AI議題,這與昔日“烏鎮飯局”的經典場景形成不同的映照,體現出從“社交”向“技術”的轉向。
這些新生代互聯網人,正在重新定義中國未來十年互聯網產業格局。深度求索、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云深處科技、游戲科學,這六家前沿科技公司橫跨具身智能、腦機接口、空間智能、大模型和游戲等領域,都受益于過去30年來互聯網浪潮的技術和數據積累,站在互聯網的肩膀上探索前沿方向,并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戰略升級的推動者和參與者。
從互聯網時代邁向AI時代,既是全球性的技術浪潮,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敘事。互聯網時代的核心是“連接”,如社交網絡、電商平臺,而AI時代則強調“生成”,如大模型、自動駕駛,通過數據訓練實現自主決策和內容創造,技術門檻從流量運營轉向算法、算力和數據的綜合競爭。
這種從連接到智能的轉向,預示著中國互聯網進入技術驅動的新階段。初代互聯網人更多聚焦于平臺經濟與流量運營,而新生代則深耕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硬科技領域,并通過“AI+產業”的實踐推動技術落地。這種范式創新,實質是中國互聯網從商業模式創新向核心技術突破的戰略轉型。
初代互聯網人與新生代互聯網人的技術代際差異,既體現在技術深度上,也體現在商業邏輯,初代互聯網人通過“流量+資本”模式快速擴張,而新生代則更注重技術研發與產業融合。
正如劉強東回應媒體追問所透露的,他會私下和“六小龍”聯系。世界互聯網大會既為新生代互聯網人提供了展示窗口,也促成其與巨頭的資源對接。初代互聯網巨頭和網絡新貴之間,并非簡單的新老替代,而是生態的互補和協同。在技術層面,巨頭以算力與數據優勢支撐基礎創新,新貴則在垂直場景突破技術瓶頸;在戰略層面,巨頭偏向平臺化普惠,新貴專注硬核技術攻堅,共同構成中國AI產業的廣度與深度。
技術攻堅的道路并不平坦,AI創業者們除了面臨技術、市場、人才多重維度的復雜挑戰,還得應付高昂的研發成本。在AI領域,訓練一個通用大模型需投入數億元算力成本,且迭代周期至少長達6個月,而部分高端芯片因依賴于進口面臨隨時斷供的風險。
真正的變革和創新,從不是順境中的高歌猛進,而是逆境中的步步為營。未來十年,中國互聯網能否在全球數字競爭中占據主動,答案就隱含在新一代互聯網人的突圍中。
當下,全球AI技術革命已進入關鍵博弈期。期待政策層面能出臺更精準的扶持舉措,搭建產學研協同平臺;期待市場能給予創新更多包容,讓敢闖敢試的精神獲得生長的土壤。唯有政府、市場、企業形成合力,才能讓新一代企業家的創新活力充分釋放,讓中國AI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