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2.1館,博世展臺的聚光燈下,一枚大小幾乎肉眼難辨的傳感器靜靜安臥。如果沒有人介紹,人們很可能會忽視它的存在,但只要有人開始提起它的故事,你的注意力就很難再被轉移。
博世傳感器事業部今年首次參展進博會,帶來多項智能感知與AI融合應用方面的最新成果。這枚全球最小的顆粒物傳感器BMV080,體積只有市場上同類產品的1/450。另一款集成AI能力的智能傳感互聯平臺,通過精準的全身運動跟蹤,大幅降低運動學習門檻和受傷風險。博世的傳感器技術正作為關鍵的創新基石,為消費電子、智能家居與智慧出行等領域的應用提供可靠底層技術支持。
除了傳感器,博世在中國業務布局廣泛,涉及智能出行、工業技術、消費品、能源和建筑技術。《博世中國的年度報告》顯示,博世正在持續加碼中國。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數量從2015年的8個增加到2024年的26個,同時,本土研發人員數量從3000人增長到超1萬人,高管訪華頻次從年訪1次增長到年訪3-4次。中國已成為博世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博世深耕中國市場的初心始終未變。”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說。從伴隨汽車產業的起步發展、電動化轉型,到助力智能制造升級,再到以人工智能、大數據賦能全產業的智能化,博世深度融入中國的每一輪產業發展與變革。
![]()
傳感器出貨量全球第一
手機自動旋轉、智能手表計算步數……這些背后都有傳感器在默默工作。它們雖微小,卻賦予設備“感知世界”的能力。博世是MEMS傳感器(微機電傳感器)市場的領軍企業,2024年單年交付超10億顆集成微控制器和軟件的MEMS傳感器,累計出貨量突破230億顆,穩居全球第一。
最小顆粒傳感器研發人員李敦宇介紹說,他們從一開始就采用了與傳統傳感器不同的開發思路。傳統顆粒傳感器體積大,是因為以往監測顆粒物濃度需要風扇送風,博世的技術從源頭上摒棄了風扇,采用激光加算法的技術路線,即激光擊中顆粒后,通過算法反推濃度。
小體積為智能家居和環境監測應用帶來新的可能。進博會現場,有不少懂行的企業表現出極大興趣,一家韓國企業已表達合作意向。
而在距離上海千里之遙的敦煌,傳感器也有用武之地。
博世中國慈善中心主任鄭莉惠回憶說,2018年,一位中國員工找到她,希望能用博世的物聯網技術做一套監測系統。這位員工參加“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服務時,發現莫高窟有溫濕度監測,但沒有顆粒物濃度監測,而沙塵暴帶來的顆粒物可能給壁畫帶來損傷。
當年,博世中國慈善中心攜手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共同啟動“莫高窟顆粒物濃度監測項目”。由博世中國出資購買一批監控設備,實時監測洞窟內外顆粒物濃度變化。然而,設備時常被風沙損壞,數據屢次中斷。鄭莉惠透露,博世已在內部開啟相關研究,為了做出適應敦煌莫高窟環境的傳感器產品,研發團隊在上海搭建了模擬敦煌當地的實驗場景,反復測試風力大小與氣流變化。目前已有產品在測試迭代中。
中國力量高效響應高速創新
全球最小顆粒物傳感器背后的博世傳感器事業部,是總部位于德國的博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如今已成為博世全球業務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8年,博世傳感器事業部在上海設立亞太中心,那時幾乎沒人知道傳感器能做什么。智能手機浪潮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全球主要智能設備品牌在這里聚集,創新生態也在這里孕育。
憑借本地化的靈活性與博世集團的制造與質量優勢,博世傳感器事業部實現了從設計、工藝到量產的垂直整合,在業內獨樹一幟。博世傳感器事業部亞太區總裁王宏宇說:“我們與客戶的合作非常緊密,他們的創新速度極快。要跟上市場節奏,就必須讓研發和客戶同步呼吸。”
博世傳感器事業部中國團隊如今參與全球創新項目,確保從概念到量產的每一步都高效響應。例如,公司開發的一款標準六軸傳感器,最初用于智能手機,后來卻被應用于火星直升機的飛行控制系統。
當前,又一個巨大機遇擺在博世面前,傳感器正從“測量”向“理解”演進,AI賦能的傳感器正在成為智能世界的“神經系統”,博世希望自己這一次也能是引領者。在進博舞臺上,博世的不少展品可以看出其在智能感知與AI應用方面的“雄心”。
“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是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核心。幾乎所有主要的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品牌都在這里,中國團隊幾乎參與了所有全球項目。”王宏宇說。博世看好智能手表和無線耳機帶來的新的增長機會,尤其是在健康與生活方式應用方面。到2030年,他們的累計交付目標劍指100億顆智能傳感器。
德國企業加速在華投資布局
近年來,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往返中德的頻次明顯增加,他坦言:“中國不再只是一個制造基地,更是我們重要的創新基地。在輔助駕駛、軟件等新領域發展中,我們的中國團隊發揮著越來越核心的作用。”
這種同頻共振更體現在具體業務中。在智能出行領域,博世中階智能輔助駕駛已實現多家本土客戶的交付;在智能底盤領域,博世智能集成制動系統2.0由博世本土團隊生產,并已隨中國汽車品牌一同走向海外市場。
博世在中國的投資布局還在加速。今年9月,博世宣布,未來5年將在蘇州工業園區投入100億元,用于博世智能駕控中國區產業創新項目,同時,博世汽車系統(無錫)有限公司二期廠房啟用,將顯著提升12伏電池、驅動電機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本土產能。此外,博世全球首個輕型商用車電驅系統生產基地已在南昌啟動建設。在研發層面,位于長沙的電驅動系統(中國)產業化研發中心也于10月底竣工,將提升博世在中國電驅動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能力。在暖通空調領域,今年9月,博世舒適科技全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落戶無錫。
從敦煌風沙到進博展臺,從技術執行者到創新策源地,博世正通過持續深耕中國市場,書寫“有博世,無難事”的企業理想。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