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偉達CEO黃仁勛頻繁發聲,尋求重返中國市場。此前,他曾透露,英偉達在中國先進芯片市場的份額已從“過去的95%跌至零”,“中國已經不想要我們的芯片了”。
據路透社和彭博社消息,11月7日,黃仁勛抵達中國臺灣地區,預計訪問長期合作伙伴臺積電。
當天,黃仁勛在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何時希望英偉達產品重返其市場,取決于他們。我期待他們改變政策,希望我們能再次服務中國市場。”
他再次警告,美國出口管制或適得其反,迫使中國在人工智能(AI)芯片和技術方面創造強大競爭對手。
受訪期間,黃仁勛還澄清了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他稱“中國將贏得AI競賽”的表態。
他找補說:“那并非我本意。我說的是中國擁有非常出色的AI技術,他們有很多AI研究人員……所以他們發展非常快。美國必須繼續以極快的速度前進,否則世界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必須跑得很快。”
此行之前,黃仁勛在參加《金融時報》舉辦的AI未來峰會時說的一句“中國將贏得AI競賽”,引起熱議。《金融時報》將之形容為他“迄今為止最直白的表態”(the starkest comments yet)。
![]()
11月5日,英國倫敦,黃仁勛出席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招待會 東方IC
報道提及,黃仁勛通過與尋求利用其AI專長的企業達成交易,保持了其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的地位,近期成為首家市值達5萬億美元的公司,領先于蘋果和微軟等科技同行。但同時,英偉達面臨來自AMD等競爭對手的挑戰,投資者也擔憂在AI領域投資數萬億美元能否帶來回報。
黃仁勛曾在8月財報中表示,若能向中國銷售更先進產品,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機會可達500億美元,中國對AI系統的巨大需求意味著該市場將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
彭博社稱,英偉達難以進入中國市場,加劇了華爾街部分投資者對AI巨額支出的可持續性的擔憂,他們擔心AI可能無法兌現創造新收入流的承諾,無法支撐數百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政府曾禁止英偉達對華出口H20芯片,直到英偉達同意向美國政府上繳在華銷售額的15%后,才恢復了該芯片的出口許可。
但英偉達在華面臨安全漏洞、壟斷風險等問題。今年7月,中方約談了英偉達,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今年9月,中方監管部門發布聲明稱,英偉達違反反壟斷法,依法決定實施進一步調查。
中國企業正努力推出可以替代英偉達的國產AI芯片,搶占英偉達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份額。例如,華為9月公布了昇騰AI芯片未來三年的產品迭代路線圖,阿里、騰訊、百度和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也都加大對芯片研發和設計的投入,爭取在供應鏈上獲得更大的自主可控能力。
黃仁勛對此倍感焦慮,近期頻繁發聲,以尋求重返中國市場。
10月28日,黃仁勛在華盛頓舉行的首屆英偉達開發者大會上,進一步喊話特朗普政府:只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均采用英偉達系統,美國才能在AI競爭中勝出;反之,如果英偉達繼續被排除在中國大陸市場之外,美國遭受的損失將大于中國。他希望政府能正視對華芯片出口限制給美國帶來的損害。
11月2日,黃仁勛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希望中美關系得到改善,讓英偉達得到重返中國市場的機會。
黃仁勛還表示,美國低估了中國發展科技行業的潛力,現在中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產業,不再依賴美國技術。他指出:“中國現在能生產數百萬顆AI芯片,很明顯,他們現在不依賴美國技術。事實上,中國現在也不再需要我們重返中國市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