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光刻巨頭ASML第七次參加進博會,本屆圍繞“積納米之微,成大千世界”的參展主題,公司重點展示了其面向主流芯片市場的全景光刻解決方案,融合光刻機、計算光刻和電子束量測與檢測技術。通過數字化、交互式形式呈現這些技術如何協同推動AI(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摩爾定律持續演進。
“借助進博會這個開放、合作的平臺,ASML將進一步加強與合作伙伴、行業觀眾與公眾的交流和互動。同時,ASML將秉持合法合規的原則,繼續為中國客戶和半導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持。”ASML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沈波近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在分析最新產業趨勢時,他認為,不論是未來半導體行業的大發展,抑或社會數字化轉型,AI均是主要的推動力。對于半導體產業,AI既是先進制程也是主流制程芯片的關鍵驅動力之一,并且正加速整個行業生態系統的創新。
從行業情況來看,AI正在深刻影響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驅動全球對不同制程節點芯片需求的激增,其中,主流芯片在這一增長趨勢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這一趨勢在加速創新步伐的同時,也帶來了算力和能源方面的挑戰。對于這一半導體行業的共同難題,延續摩爾定律仍是應對的關鍵之一。
如何應對上述問題?沈波指出有兩個方向:一是,AI模型的效率要提高;二是,芯片性能要提升。通過2D微縮持續縮小晶體管尺寸、提升晶體管密度與能效,以及借助3D集成進行堆疊和封裝,突破平面極限,是芯片行業在技術領域尋求創新突破的兩大核心路線。
除了在光刻系統持續推動2D微縮,面對3D集成領域的新機遇,ASML也在積極拓展;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發運了首款服務于先進封裝的光刻機產品TWINSCAN XT:260,相較于現有機型其生產效率提升高達4倍。“XT:260是ASML在3D集成賽道的首款產品,已有多家客戶表現出對該款產品感興趣;未來,ASML還將會推出更多支持3D集成領域的產品。”ASML此前表示。
自1988年ASML向中國交付了首臺步進式光刻機以來,ASML在中國市場已深耕30余年。如今,中國已成為ASML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公司在中國17個城市設有辦事處,還有15個倉儲物流中心、3個開發中心、1個培訓中心以及1個維修中心。
今年,ASML在中國大陸的員工總人數逾2000人,同比增長約10%。其中,計算光刻、電子束量測的兩個開發團隊有四五百人。“整體而言,近年來,我們團隊規模、業務都在不斷成長。”沈波表示。
財報顯示,ASML今年第一、二、三季度中國區凈系統銷售額占比分別約為27%、27%、42%;2024年中國區相應占比為41%。
談及中國區銷售額占比的情況,沈波闡述,2023年之前,中國市場在ASML全球份額中的占比多年處于15%—20%之間。在過去兩年,中國市場份額占比較大,主要由于半導體是周期性行業,全球其他地區客戶的需求時間節點發生變化,使得公司有能力交付一些中國客戶此前的積壓訂單,所以形成一波增長。預期明年中國市場占比回歸至往年水平,這也是正常化的表現。
展望未來,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計203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突破1萬億美元,AI基礎設施等為核心增長引擎。沈波認為,現在外界談到AI可能首先想到大模型,其實AI真正對社會帶來影響的是在消費、工業等領域的大規模智能終端應用。
“當前數據中心帶來對服務器的需求,服務器需求又帶來對算力、存儲的需求。當需求傳導到消費電子端,半導體產業將迎來真正大規模增長。”他分析說。
按照政策導向,2030年中國智能終端普及率超90%。隨著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終端市場的增長,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正在被不斷釋放。“當AI帶來的芯片產能需求大量落地后,像ASML這樣的半導體設備公司會迎來進一步的發展。”沈波稱。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