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昆明電 (記者楊文明)近日,我國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并非短期、全球同步出現,而是分階段、分區域出現森林崩潰現象,并逐步引發全球性生物滅絕。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5億年前。云南大學科研人員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在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期非海相地層中應用黃鐵礦多硫同位素分析技術,對貴州冷清溝剖面展開綜合分析。研究發現,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期間華夏植物群出現突然崩潰,對碳—硫循環產生強烈擾動。而對比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澳大利亞悉尼盆地,發現該區域出現過類似現象,但與華夏植物群出現突然崩潰的時間相差近60萬年。這表明,二疊紀末的環境危機呈階段性、區域性爆發的特點,陸地生態系統并非遭受均一的瞬時全球性沖擊,而是隨著區域生態系統相繼崩潰,影響逐步疊加放大而成。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8日 07 版)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