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7日,以“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10年前,“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提出,如今已在全球數字空間生根發芽,彰顯東方智慧與擔當。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人工智能(AI)已悄然浸潤烏鎮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在峰會重頭戲——“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600余家企業帶來1000多項AI前沿產品,具身機器人搏擊、沉浸式畫境體驗等讓人目不暇接。
博茨瓦納代表莫埃梅迪感慨,從生活服務到產業生產,中國的技術應用無處不在。厄立特里亞代表吉爾邁·丹尼爾坦言,在本國還屬陌生概念的AI,在中國已廣泛落地,中國的投入與成效有目共睹,“這樣的技術實力讓我們充滿向往”。伊朗代表哈米德稱贊道,中國在AI、IT基礎技術等領域的創新,完全有能力助力全球數字化進程。
10年間,中國以開放姿態帶動多國踏上數字化轉型之路:2Africa國際海纜為非洲提供連接亞洲和歐洲低成本、高質量信息傳輸通道,助力非洲數字經濟發展;中亞5G基站讓游牧民族用上移動互聯網;在拉美,數字技術成為中拉攜手開展雨林與海洋生態保護的創新工具……烏干達新聞和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克里斯·巴里奧蒙西強調,“共享”是彌合數字鴻溝的關鍵,“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是解決發展難題的行動指南。
面對AI治理挑戰,中國始終是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性力量: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提出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堅持“智能向善”的宗旨;連續舉辦全球發展倡議數字合作論壇……國際人工智能治理協會主席約翰·希金斯表示,中國推動數字合作的努力值得肯定,有助于增強互信、共同發展。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戰略部部長弗萊德里克·沃爾納表示,中國提出的相關倡議和理念極具遠見與擔當。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