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資企業安世半導體強搶到手后,面對著被擾亂的全球汽車生產線,荷蘭政府又顛倒黑白,擺出了一副強盜邏輯面孔。美國彭博社11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荷蘭準備暫停奪取安世控制權,但前提是要求中國恢復關鍵芯片出口。
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中國同意恢復出口關鍵芯片,荷蘭政府將準備擱置此前授予其阻止或更改安世重大企業決策權的部長令。
知情人士稱,若芯片供應恢復并在未來幾天內得到核實,荷蘭方面最早可能在下周撤銷相關權力,但同時,安世(荷蘭)與安世(中國)之間的財務問題也必須得到解決。
消息傳出后,安世母公司中國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價在上海交易的最后幾分鐘大幅拉升,收盤上漲近10%。歐洲最大汽車制造商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股價在法蘭克福早盤一度上漲1.3%,斯托克600汽車及配件指數也小幅上漲了0.7%。
在緊張局勢出現緩和跡象之際,荷蘭經濟事務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當地時間6日晚發聲明表示,荷蘭已收到中美兩國的通知,雙方上周達成的經貿協議將使安世半導體中國工廠恢復出貨,“鑒于我們與中國進行的建設性對話,荷蘭相信,來自中國的芯片將在未來幾天內重新供應至歐洲及世界各地的安世客戶手中”。
![]()
荷蘭經濟事務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10月接受荷蘭媒體采訪,談及安世半導體事件。 視頻截圖
實際上,這場全球芯片供應危機完全由荷蘭政府引發。9月底,荷方援引一項自1952年以來從未啟用過的《物資供應法》,奪取了安世的決策權。根據卡雷曼斯當時發布的部長令,荷蘭政府在最長一年的時間內,有權阻止或修改安世的關鍵決策,包括公司部分業務的遷移或高管的解雇。
多家外媒此前注意到,荷蘭政府的行動“緊隨美方其后”。就在荷蘭“奪權”前不久,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穿透規則”,將出口管制范圍擴展至“實體清單”企業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作為聞泰科技全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隨即受到該規則約束,其全球供應鏈體系和技術采購活動面臨全面限制。
據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聞泰科技表示,荷蘭政府指令的范圍之廣、限制之嚴,已遠超常規風險管控,是對一家正常經營的企業實施了嚴重不合理的外部接管。在荷蘭政府奪取其管理控制權后,他們在荷蘭、德國、英國的數百個崗位岌岌可危,重要員工離職,許多工業運營暫停。
事件發生后,全球汽車供應鏈“大地震”,美歐日車企全部受到影響。歐洲汽車業主要游說組織警告稱,如果爭端得不到解決,隨著庫存耗盡,歐洲汽車制造商可能在數日內被迫暫停生產。荷蘭、歐盟方面也緊急尋求與中方進行磋商,解決此事。
10月30日,中國商務部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聯合安排答記者問,表示美方將暫停實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方將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
美國對“50%穿透性規則”按下暫停鍵后,之前追隨美方腳步搶占安世半導體的荷蘭處境就尷尬了。
香港大學地緣政治分析師、亞洲全球研究院院士塞巴斯蒂安·孔廷·特里略-菲格羅亞直言,“海牙方面此前的行動看似出于必要,但特朗普的一句話就讓這種所謂‘必要性’不復存在。”
“荷蘭正面臨著法律一致性、政治可信度以及產業存續的多重復雜困境。”他補充道。
隨后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宣布,作為負責任大國,中方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此舉被外媒普遍解讀為“中方釋放放松出口管制的信號”,芯片供應恢復的可能性將有效緩解市場擔憂,讓處于減產乃至停產危機邊緣的全球汽車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德國采埃孚(AF)日前表示,正通過其中國子公司與中國相關部門保持聯系。另有一名知情人士也透露,從德國大陸集團分拆出來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歐摩威(Aumovio)也已申請豁免,并向中國商務部提交了相關材料。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6日再次強調,荷方不當干預安世半導體內部事務的做法,造成了全球半導體產供鏈的動蕩和混亂。荷蘭政府不顧中方多次在磋商中提出的合理訴求,沒有展示出建設性態度和行動,且升級全球供應鏈危機。
對此,荷方應承擔全部責任。中方本著對全球半導體產供鏈穩定與安全的負責任態度,也及時批準中國出口商的相關出口許可申請,并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努力促進安世半導體(中國)恢復供貨。
中方希望荷方從維護中荷、中歐經貿關系大局和全球產供鏈穩定與安全的角度出發,以負責任的態度與中方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業內部事務,為安世半導體問題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