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京東集團創始人、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發表了9分鐘時長的演講,其中,劉強東用了4分鐘講述京東物流在無人設備和人工智能上的規劃。
劉強東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時代的到來,他堅信未來5年之內整個中國的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能降到10%以內,“也就是未來5年的進度可能會超過過去10年、甚至15年的進度。”
他也介紹了京東物流在無人化方面的進展。京東物流的無人倉經過10年的技術積累,大量的物流自動化設備已經具備了進行規模部署、簡易化操作的能力。
明年4月,京東物流計劃建成全球第一個無人配送站。劉強東給出了詳細的構想:“這是一個源頭性的建設,上面幾輛無人機,下面全部是無人配送小車,里面是機械臂,對無人機、無人車的貨物裝載全由機器人完成。”
![]()
劉強東和京東物流為什么如此重視無人設備的應用?
一方面,無人車正在加速規模化落地。《2024-2025 年中國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低速無人駕駛行業銷售規模已達123億元,同比增長45%。
今年快遞業也加快了無人車的部署。以極兔速遞為例,截至目前極兔共投遞1000輛無人車。而在去年年底,極兔投放的數量為218輛。
另一方面,無人配送的價值正在進一步凸顯。深圳《功能型無人車月度運行與發展報告》顯示,9月份深圳功能型無人車單月送單量首破百萬大關,其中包括快遞配送84.5萬單、生鮮配送17.5萬單,創造商業價值約870萬元,環比增長14.5%。
從一線反饋看,無人車對快遞業的降本增效有著明顯的效果。
深圳市智能網聯交通協會數據顯示,9月功能型無人車單車時均配送量為34.7單,高于8月的29.4單。
四川一快遞網點負責人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無人車從一級網點運輸到二級網點每票的使用成本約為0.06元,相較于人力配送的成本降低了0.1元。
隨著無人車加速落地,行業的資本熱度也在上升。今年以來,行業頭部廠商新石器、九識以及白犀牛三家獲得了超80億元的融資。
新石器創始人余恩源在10月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無人配送正在經歷拐點,從過去的研發、測試、示范階段進入全球領域規模化商業運營階段。因為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除了快遞以外,眾多新場景正在陸續涌現,無人配送賽道將會在全球范圍內進入快速發展。
京東物流的無人探索已經走過10年,劉強東在會上表示,“我們倉庫的無人化,從技術角度來講,早已經實現了。無人卡車在京東內部測試已經超過70萬公里,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無人車測試早就超過幾百萬公里。”
在行業火熱之際,京東物流近期加快了在無人車、機器人等方面的布局。10月24日,京東物流宣布,未來5年要采購300萬臺機器人、100萬臺無人車和10萬架無人機,全面投入物流供應鏈全鏈路場景。
11月5日,京東物流宣布多輛京東物流第六代智能配送車已到達沙特,并在物流園區內進行測試,將提高快遞業最后一公里的服務。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