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斥資上億元的收購和增資,讓小紅書正式敲開支付行業大門,其通過旗下子公司收購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支付")100%股權,再追加7870萬元將支付機構增資至2億元,由此,小紅書補齊了電商生態最關鍵的"支付拼圖"。
分析人士稱,這張互聯網支付牌照,不僅終結了小紅書對外部支付通道的依賴,更補齊了商業生態的金融基礎設施短板,背后是小紅書對未來電商與本地生活以及金融增值服務規模化變現的提前卡位。
![]()
斥資上億元補齊短板
支付圈又一則重磅消息引發關注,小紅書也有支付牌照了。
11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東方支付原有股東已于近日悉數退出,目前控股股東變更為寧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后者持股比例100%,為小紅書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也就是說,小紅書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完成了對東方支付的全面收購,除了股權變更外,近日,東方支付還進行了大額資本金變更和高管人員變更,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截至目前,該公司注冊資本由12130萬元增至2億元,主要人員包括監事魯璟、董事王閏,另外,法定代表人也由王閏擔任。
此次事件中,不少人對小紅書拿牌金額表現出極高興趣。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前東方支付曾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股權,其2.62%股權的轉讓底價約387.7萬元,6.885%股權的轉讓底價為1018.98萬元,按這些轉讓底價,可粗略推算東方支付整體估值約1.48億元。而小紅書旗下子公司收購了東方支付100%股權,由此可以推斷收購款約為1.48億元。
股權收購后,小紅書進一步完成了增資行為,對東方支付的注冊資本從1.213億元增加到2億元,而其中,新增了7870萬元增資款。業內認為,這也是小紅書為滿足《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要求、保障牌照順利續展而投入,屬于獲取并維持支付牌照的必要花費。
"不過,收購款是基于公開股權底價推算的結果,小紅書與原股東的實際交易金額未完全對外披露,也可能存在小幅偏差,總的來看,預估實際數字可能在2億元左右。"多位分析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說道。
針對此次收購及具體金額,北京商報記者向小紅書方面采訪,但后者暫無回應。
"迫切拿牌,核心原因在于補齊其商業生態的關鍵金融基礎設施短板。"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作為內容驅動型平臺,能夠從數據上看出,小紅書近年來電商業務快速增長,但長期依賴外部支付通道不僅抬高交易成本,更限制了用戶行為數據閉環與資金流掌控力。且從合規的角度來看,在當前監管明確要求強化平臺主體責任的背景下,自持支付牌照已經是必然的選擇。
談及為何大手筆增資,王蓬博認為,主要還是為了滿足《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對實繳資本的硬性門檻,同時也釋放出小紅書并非財務投資,而是要深度運營支付能力的戰略信號。
聯儲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沈夏宜也指出,小紅書此前已將電商升級為一級入口,2024年GMV(商品交易總額)達4000億元,同比增長45%,這些都說明小紅書正持續加碼布局電商業務。作為以UGC(用戶生成內容)種草社區模式起家的互聯網平臺,小紅書獲取支付牌照后能夠順利構建起"種草-交易-支付"的生態閉環,一方面,交易成本得到控制,按照0.6%估算電商平臺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手續費,以2024年GMV計算可為小紅書節省2億—3億元的成本。
另一方面,數據安全得到加強,沈夏宜稱,隨著自有支付系統的構建,平臺可以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獲取到更多用戶的支付行為數據,優化推薦算法。而在支付牌照政策持續收緊的背景下,收購東方支付獲取牌照也是抓住政策窗口期、避免未來無牌經營風險的必然選擇。
如何扭轉支付公司經營頹勢
作為小紅書此次收購的核心資產,東方支付底色如何?
央行官網顯示,東方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2日,業務類型為儲值賬戶運營Ⅰ類,也就是互聯網支付牌照,業務覆蓋全國。
從業務類型和范圍來看,該牌照對應的資質,可支持用戶充值、消費、轉賬等核心功能,恰好匹配小紅書電商與本地生活場景的支付需求,不過,作為被收購方,東方支付近年來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據此前媒體報道,財務方面,2024年東方支付營收888萬元,凈虧損800萬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376萬元,凈虧損527萬元。最新的資產總計1.32億元,所有者權益9300萬元。就該財務狀況及如何應對,北京商報記者向小紅書求證,后者未給出回應。
王蓬博認為,經營問題是支付機構目前缺乏客戶和場景的普遍現象,實際上是缺乏真實交易流量支撐,僅靠通道分潤難以覆蓋合規與運維成本。但若有了平臺加持,盈利會有所好轉。他認為,小紅書可以將平臺內高頻交易場景導入,例如將直播打賞、商品購買、到店核銷等資金流切換至自有支付體系,并疊加分賬、自動結算、營銷紅包等功能提升商戶黏性;同時可探索基于用戶信用畫像的小額消費信貸導流。
業內認為,要運營"虧損牌照"方面,小紅書也要注意多個層面的合規紅線與業務風險。聯儲證券研究院研究員王競萱認為,機構一方面要符合央行在非銀行支付機構方面的相關規定,尤其是涉及牌照續展的要求等;另外,由于東方支付歷史上出現過合規問題,因此小紅書需要在后續經營中注重聲譽風險。
"合規才是最主要的持牌目的,小紅書持牌后一是確保支付業務與集團其他業務風險隔離,避免資金混同;二是嚴格遵循反洗錢與數據安全要求,不得濫用用戶交易數據;三是杜絕變相開展二清、無證存管或超范圍經營。"王蓬博說道。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有人說,小紅書入局支付行業,雖難以撼動支付寶、微信支付的雙寡頭格局,但或將從多個維度攪動行業生態,引發連鎖反應。
對小紅書自身而言,收購完成后將加速支付與電商、本地生活場景的整合。短期來看核心發力在社區電商閉環交易,將"種草"內容與商品購買、自有支付工具直接綁定。
"一開始肯定會將線上電商作為切入點,將種草內容和電商鏈接結合起來,然后通過自家的支付工具,形成完善的電商生態,繼而,未來小紅書若在本地內容上有突破,也不排除會嵌入本地生活場景,成為即時零售的行業參與者。"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說道。
對支付行業而言,此次收購也凸顯了"場景+牌照"的整合趨勢。中小支付機構因缺乏流量支撐,生存空間持續壓縮,而具備場景優勢的互聯網平臺通過并購獲取牌照,將進一步加劇垂直場景的支付競爭,行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參考抖音、美團、快手等競爭對手的發展路徑,小紅書拿下支付牌照僅是補上了電商業務缺的拼圖,如何更好地實現從內容分發到流量變現,可能需要小紅書進一步補充自身的金融牌照,重點發力跨境業務如電商出海與反向海淘等,或能形成小紅書的差異化競爭道路。"王競萱稱。
王蓬博進一步稱,支付公司后續要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股東輸血導致可持續性存疑,也要防止為沖規模放松商戶準入引發風險,以及在數據使用邊界上要平衡商業價值與用戶隱私保護,否則極易觸發監管關注甚至處罰。
北京商報記者劉四紅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