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11月6日訊(記者 彭樂怡)歷時300天,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迎來了關鍵時刻。
11月6日,碧桂園(02007.HK)公告,其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在5日的債權人會議上順利通過。在銀團貸款和美元債及其他債權等兩個債務組別的投票中,均獲得出席并投票的債權人中超過75%債權金額的贊成票,達成裁定通過的必要條件。
根據公告,在境外重組方案所有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重組完成后碧桂園預計降債規模約117億美元,對應約人民幣840億元有息債務。重組完成后,預計確認最高約700億元人民幣的重組收益。
重組后,新債務工具的融資成本大部分大幅降至1.0%-2.5%,可選方案中的債務期限最長高達11.5年,將為碧桂園節省巨額利息支出,緩解現金流壓力,并提供財務緩沖空間。
這場債務重組拉鋸戰歷時300天。今年1月9日,碧桂園披露重組方案關鍵條款,彼時獲得代表48%銀團債務的委員會的支持;4月11日,碧桂園公告重組支持協議;8月18日公告修訂版重組支持協議;9月12日,香港高等法院就碧桂園境外重組方案召開召集聆訊。
如今債權人會議投票通過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下一步是等待12月4日的法院裁定聆訊,若聆訊通過,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將最終落地。
據了解,此次債務重組談判涉及的債權人類型眾多、利益訴求差異極大,涵蓋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實錢基金、對沖基金、保險資金及私人銀行等多類機構,且各方對于股債工具比例、展期和降債期限、收益分配機制均有不同偏好和限制,更進一步加劇了方案談判的復雜性。
碧桂園此次境外債務重組推出現金回購+股權工具+新債置換+實物付息多元工具組合。具體來看,方案包括現金、全額轉股、大額轉股與小額留債組合、小額轉股與大額留債組合、全額留債等多個選項。
為了贏得債權人的信任,10月13日,碧桂園控股股東帶頭將11.48億美元股東貸款的結余部分全額轉股。
與此同時,境內債務重組也有了新進展。市場消息稱,9月29日,碧桂園8筆境內債券重組方案經債券持有人會議審議通過,涉及本金金額合計約人民幣133.32億元。在境內重組所有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預計可實現債務本金削減50%以上,債務期限最長達10年,且5年內不再有兌付壓力,債券利率下降至1%,付息方式調整為先本后息。
房地產風險出清進程在加速中。10月30日,中指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1家出險房企債務重組、重整獲批及完成,化債總規模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2025年10月,完成境內及境外債重組的企業有融創、富力、奧園、遠洋、時代中國、龍光、旭輝。完成境外債重組企業有中梁、當代等。境外債重組獲批的企業有佳兆業、金輪天地、禹洲地產、世茂、綠地、碧桂園等。近幾年,已經有華晨地產、新華聯和金科完成重整。
境內外債務重組取得關鍵突破后,銷售能否實質性回暖成為碧桂園后續經營修復的重點之一。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碧桂園集團及其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合計為279.6億元,同比下降31.30%。
保交樓方面,碧桂園目前累計交付房屋已突破180萬套。另據碧桂園集團管理會議信息,隨著三季度部分區域保交付任務收官,碧桂園已啟動新項目的經營策劃,這標志著其正逐步進入經營階段。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