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世半導體相關事件持續引發關注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于10月23日的峰會上提議歐盟啟用“核選項”反制措施,具體包括征收關稅、限制貿易及投資等內容,但截至目前,該提議尚未形成具體的實施計劃。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認為,中美之間因稀土問題產生的爭端,已對歐洲造成直接影響。他指出,根據中方出口管制原則,針對歐洲其實存在可運用的例外情況,但歐洲并未與中國開展充分的討論和磋商,反而在第一時間選擇與美國協調立場,并聯合G7國家向中國施壓,從這一過程來看,歐洲當前受到稀土管制的影響,并不冤枉。
回顧此前的供應鏈安全議題,當中方主動提出與歐洲就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討論時,歐洲并未積極回應,反而自作主張推出了多項限制性措施。
崔洪建強調,無論是此次的稀土問題,還是安世半導體事件,都進一步凸顯出中歐在產業鏈、供應鏈上存在高度依賴的現實。在此背景下,歐洲方面亟需重新審視其推行的所謂“經濟安全措施”,尤其是針對中國的“去風險”措施,避免因不當應對損害雙方共同利益。
編輯: 秦揚軻
責編: 趙歆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