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企的估值邏輯正被徹底重塑。隨著AI對算力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長,這些昔日的加密貨幣淘金者正憑借其現成的電力基礎設施,迅速轉型為科技巨頭青睞的算力供應商,其股價表現已與波動的加密市場顯著脫鉤。
周一,比特幣礦商Iren宣布與微軟達成一項價值97億美元、為期五年的云服務協議,將使用英偉達先進的Blackwell系列GPU提供算力。緊隨其后,Cipher Mining也披露了與亞馬遜云服務(AWS)簽訂的一份為期五年、價值55億美元的協議,為其提供300兆瓦的電力容量。
這些與科技巨頭的重磅合作,立即引爆了市場。周一交易中,Iren股價大漲11.5%,Cipher Mining股價更是飆升22%,盤中均創下新高。
![]()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暴漲發生之際,比特幣價格跌破107000美元,凸顯出市場對這些公司的新定位——不再是單純的比特幣生產商,而是AI浪潮下的關鍵基礎設施供應商。
挖礦經濟惡化推動轉型
比特幣礦企轉型的緊迫性源于挖礦經濟的持續惡化。去年的比特幣減半將礦工獎勵從6.25個比特幣削減至3.125個,網絡難度上升和交易費用不足進一步擠壓利潤率。
根據哈希價格指數,比特幣礦工的收益指標逼近歷史低點。即使比特幣近期創下歷史高位,也未能顯著改善礦企的單位收益。
TheMinerMag的分析師指出,包括Riot Platforms、Iren和Bitfarms在內的多家礦企已表示,近期不會擴張其挖礦算力。
在此背景下,向AI/HPC轉型成為一條極具吸引力的出路。Bitdeer市場資本與戰略副總裁Jeff LaBerge直言:“對Bitdeer而言,AI/HPC是挖礦的補充替代方案。” 資本市場也正以遠高于傳統礦企的估值倍數,獎勵這些聚焦AI業務的數據中心運營商,進一步加速了行業的轉型步伐。
估值模型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
比特幣礦企的股價正越來越多地反映其在高性能計算(HPC)和AI領域的前景,而非其挖礦業務本身。
投行Needham & Co.分析師John Todaro指出,“投資者幾乎完全基于HPC/AI的機會對這些公司進行估值。在我們與礦企的對話中,實際涉及比特幣和比特幣挖礦的比例不到10%。”
市場的這種重新定價邏輯,在股價上得到了清晰體現。追蹤上市比特幣礦企的基金今年已飆升超過150%,遠超同期比特幣約14%的漲幅。個股表現更為驚人,截至10月31日,Iren的股價在2025年內已暴漲519%,而Cipher Mining的股價也翻了超過四倍。
這一估值差異的核心在于,比特幣礦企擁有AI公司急需的稀缺資源:已并網的電力。在AI算力需求井噴導致電力短缺的背景下,這些現成的電力和場地資源價值凸顯,使它們成為了“最快獲得電力、執行風險最低”的選擇。
礦企的核心競爭力:“立即供電”的能力
比特幣礦場相對于新建數據中心的最大優勢在于時間。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這些礦場擁有已獲批準的電網連接和大規模電力供應能力,可以繞開新建數據中心通常需要耗時數年才能完成的“大負荷互聯”審批流程。這種“立即供電”的能力,在當前環境下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美國比特幣礦企除了擁有約6.3吉瓦的已運營站點和2.5吉瓦的在建產能外,還有8.6吉瓦已獲得電網接入許可的開發項目。將這些站點改造為AI數據中心的建設周期約為18至24個月,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美國正面臨嚴峻的數據中心電力缺口。根據預測,到2028年,美國數據中心開發者仍將面臨約5至15吉瓦的電力短缺。施耐德電氣的調查報告也證實,“獲取電力”已成為數據中心項目延期的首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比特幣礦企現成的電力資源成為了無可比擬的核心競爭力。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